•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今年36歲的余婷,200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從華中師范大學畢業。2007年,懷揣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她進入海口市金盤實驗學校擔任數學教師,現任學校初中數學組組長,因其做事嚴謹、雷厲風行,學生們給她起了一個親切昵稱——“余哥”。

    “從講師一路抄到教授”值得稱奇嗎?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4-04-30 16:21

    ????一名大學教師,從教21年,10篇論文被指抄襲,其間職稱從講師晉升到了教授,并調入了另一所大學。近日,這則舉報重慶師范大學(招生辦)政治學院教授張世友論文“從講師一路抄襲到教授”的網帖,在互聯網上引起了大量關注。

    ????高校論文生態如斯,“從講師一路抄到教授”又有什么值得拍案稱奇的呢?當事人是否“從講師一路抄到教授”,這固然有待權威部門闔棺定論,但就眼下的細節而言,恐怕公道早在人心。譬如一篇含摘要在內約4600字的論文,至少九成的語句,都是在人家文章的基礎上進行增加、刪除或換用了個別字詞,且多處語句完全相同。又譬如另一篇約6000字的論文,與參考文獻完全無關的原創內容,大約不到1000字。當事人的解釋令人啞然,“真是10年前標準不一樣”,或者是“沒有公開發表,不構成抄不抄襲的問題”。這樣的辯白,還不如說是來自火星的都教授干的來得有趣。

    ????一分為二地看,中國論文數量全球領先,自然是科技軟實力的彰顯,但不得不說的是,科研評估體系也確實起到了“打雞血”的作用—要不是為了晉升、為了急功近利博名利,哪來這種“論文勞動力密集型”的批量產出態勢。就譬如當事人張教授,要不是一沓疑似抄襲論文支撐著,他又怎可能“身兼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評委會評審專家、重慶市倫理學會常務理事、重慶市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研究會副秘書長等社會角色”?

    ????比抄襲論文更更怕的是:真正有點科研潛質的人才,為什么不得不靠抄襲論文步步為營?學術失范已經是個老話題了,更值得反思的,還有逼人抄論文的知識分子晉級等機制。這些東西不轉身,凈化學術論文領域終究不過是一聲囈語。一句話,抄論文者固然需要批判,但逼著大家都去抄的制度,更應檢點變革。

    ?

    ?

    ?

    相關鏈接:

    重慶師大一教師被指“從講師一路抄襲到教授”
    陳起賢精神宣講團開始巡講:師魂永系 薪火相傳
    港17萬人蝸居7萬隔斷出租屋其中包括博士講師
    “七星彩講師選拔大賽”7月冠軍決出
    培訓機構邀講師講課 打橫幅稱“歡迎偉大領袖”(圖)

    ?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來源: 中國新聞網] [作者:鄧海建] [編輯:陳瑩] 

    網友回帖

    海口秀英區將新增3所學校 今年底完成項目前期工作
    今年海口中小學新生入戶調查比例下降
    海南高職(專科)批平行志愿投檔分數線出爐
    海南外國語職業學院2018屆音樂表演班的11名大學生用17種語言翻唱的歌曲《帶你去旅行》。
      對于高三的同學們來說,距離2018年高考僅剩12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