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捕捉發(fā)展機遇,勇于改革創(chuàng)新的張世義,是京城校長眼中一位難得的“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家”;同時,他還是一位目光敏銳、思想超前,善于對辦學實踐進行理性思考的基礎教育專家。1970年子承父業(yè)的張世義執(zhí)起教鞭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 1988年開始走上校長崗位,先是到通縣東里中學任校長,然后到運河中學任校長,1998年4月通州區(qū)人民政府任命張世義為潞河中學校長。二十多年的校長經(jīng)歷,使張世義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jīng)驗,并逐步形成了自己鮮明的辦學思想。
????對教育說“愛”不容易人是要靠人建樹的
????在外人看來,張世義在教育領域頗有建樹,但作為半導體專業(yè)畢業(yè)的理科生,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他對教育事業(yè)都是不太認可的。“我不能把我放在不熱愛教育事業(yè)的那一類人當中,但是我也不敢輕易把我放在熱愛教育事業(yè)的那部分人當中。”張世義認為,對事業(yè),乃至一個人說“愛”,都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所以最開始張世義教課、當班主任、當教務主任、當校長,支撐他一直向前的動力不是對教育的熱愛,而是做事不能落后的那股勁頭。真正對教育產(chǎn)生愛,是他在實踐了教育工作26年之后,用他的話來說,就是找到了一點教育的感覺,自己覺得心里有了一點底。從此之后,張世義逐漸加深對教育的認識,并最終真正愛上了教育,“直到我退休的時候我還會這樣講,如果來生再有機會對自己的職業(yè)進行選擇的話,我還會選擇教育,我很熱愛我所從事的這份職業(yè)。”
????張世義在概括潞河的辦學傳統(tǒng)與風格時說到:“校園里不同文化兼容并蓄的教育氛圍,科學、民主與嚴謹治學相統(tǒng)一的教育傳統(tǒng),注重實踐和創(chuàng)造的培養(yǎng)模式,以及視國之興衰為己任的強烈愛國責任感,可以說是潞河教育傳統(tǒng)的精髓,同時這也是我們在新世紀尋求學校發(fā)展與突破的重要基準點。”
????張世義認為,一個校長特別是中小學的校長,是很難成為一個教育理論家的。但是一個有責任心的校長,應該對自己的教育實踐,對學校的管理實踐都要有理性的思考。這種思考包括對于學校發(fā)展方向的選擇,對學生培養(yǎng)的選擇,以及應該引進或開設什么樣的課程,或者為學生創(chuàng)造什么樣的發(fā)展環(huán)境。
????在他看來,最受學生歡迎的老師,可以歸結為兩類,一類是知識淵博型。學生在跟此類老師接觸當中,能感受到老師學養(yǎng)的深厚,能從老師身上學到很多東西,這樣的老師很受學生的尊重。另一種類型的老師,或者表現(xiàn)為對工作的認真負責,或者表現(xiàn)為對學生的關懷。這類老師是由于品格的力量,贏得了學生的信任。
????張世義認為對人的管理,無論是對教師的管理,或是對學生的管理,對校長的要求都是比較高的。潞河中學一直傳承的觀點就是人是要靠人建樹的。所以,校長對學生和老師的管理,既要體現(xiàn)他的科學性,也要體現(xiàn)他的藝術性。管理應該有嚴格的規(guī)章制度,但是輕易不要去用這種規(guī)章制度。
????張世義坦言讓自己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為人師表者難。因為老師也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也有自己自身發(fā)展、贍養(yǎng)老人、撫養(yǎng)子女、提高生活質量、追求時尚、美化自己等的需求。但是老師往往為了教育事業(yè),為了學生的發(fā)展,要放棄發(fā)展自己的自由,甚至要忍受病痛的折磨,經(jīng)濟的拮據(jù)等。所以做到為人師表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這些年來,他發(fā)現(xiàn)教育領域做的最好的老師,并不是刻意追求為人師表,而是在不經(jīng)意當中能做出對學生產(chǎn)生表率作用的東西。像武俠小說一樣,武學宗師不是十八般武器樣樣精通,而是到了需要的時候,他俯首撿起哪怕是一枝柳條也能克敵制勝。
????十年校長傾情潞河 開創(chuàng)多元辦學格局
????由于特殊的經(jīng)歷,張世義從小就熟悉潞河,并對學校歷史傳統(tǒng)和發(fā)展?jié)摿τ兄瘸H烁畹睦斫狻?998年4月,張世義進入潞河中學。那年年底,五屆一次教代會通過學校十二年發(fā)展規(guī)劃,明確提出了教育國際化的發(fā)展方向。當時提出的辦學思想是由四句話組成,即人本位與社會本位相統(tǒng)一的教育觀,一切為了學生發(fā)展的辦學宗旨,人格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以及多元開放的發(fā)展方向,多元和開放指的就是國際化的發(fā)展方向。教代會通過一項決議,即校長及其之后的歷任校長要完成教代會提出的各項指標。因此這四句話就成了潞河中學全體教職工共同努力的一個方向。
????張世義進入潞河中學的時候,學校與其它老校一樣,也面臨著諸如教育設施不足,設備更新嚴重滯后,教師隊伍出現(xiàn)結構性老化等問題。此外,在教育思想、觀念的更新,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等方面也滯后于社會的發(fā)展。為了迅速擺脫當時學校所處的相對封閉和停滯的狀態(tài),取得廣大干部、教師的支持,他先后組織教研組長和骨干教師三下江南,遍訪名校,跨出國門,開闊眼界,并利用假期開展專題研討,做了大量的思想發(fā)動和凝聚隊伍的工作。
????張世義在潞河當了十年校長。十年里,他記不清接待過多少美國同行,但他卻清楚記得無論哪一批美國同行來,他都能從他們的眼神當中看到一種似曾相識的親切感,因為這里有他們前輩耕耘的足跡,在潞河中學的校長序列當中,前四位都是美國人。張世義是第九任校長。所以在張世義看來,中美兩國教育同行的交流和互相借鑒,至少在潞河的這塊土地上可以追溯到一個多世紀以前。今天的交流,只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開始了一個新的起點而已。
????如今,學校在不斷擴大高中辦學規(guī)模的同時,積極推進辦學模式的改革,初步形成了以潞河高中為主,以潞河實驗中學、潞河文化培訓中心、潞河教育服務公司為分支的多元化的辦學格局。學校的對外開放辦學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這些成績的取得,與張世義的傾情付出難以分開。
????潞河國際教育學園:中外文化在這里融合
????2005年1月,潞河中學建立國際教育學園,學園立足于開展廣泛的國際教育交流,培養(yǎng)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競爭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獨具特色的課程設置,科學規(guī)范的組織管理,高素質的中外教師隊伍,多元文化交融的學習環(huán)境,為實現(xiàn)學園辦學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國際教育學園主要包括兩大塊,一塊是招收外國學生學習中國的課程,考中國大學。另一塊以招收中國學生為主,也兼招海外學生,以及來華務工人員的子女,他們學習外國課程,考外國大學。針對這兩部分學生,潞河中學引進了兩大課程體系,一個是屬于英國的A-level課程體系,另外一個就是美國方向的課程體系。
????張世義認為現(xiàn)在所說的中西方教育文化的“融合”,其實是普遍存在的,但是絕大部分是中國吸收了國外的東西,這種融合就像是物理中的擴散是不均勻的。他認為,當自己落后的時候,別人有自己沒有的東西,所以肯定是人家向我們傳播為主,我們需要接受。但是當自己發(fā)達的時候,自然也要向人家傳播。張世義說讓他非常高興的一件事,就是潞河中學有機會原汁原味地體驗美國的課程,同時按照雙方的協(xié)議,潞河將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建立孔子課堂,最大限度滿足北卡羅來納州的學生和老師學習漢語和了解中國文化的渴望。這件事情,不管從哪個角度考慮都是激動人心的。當年主要以美國往中國輸出傳播為主,現(xiàn)在中國終于可以傳播自己的文化了。
????如何利用國際課程引進促進人才培養(yǎng)呢?張世義明白教育的基本道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所以他認為,潞河至少需要20年以上的摸索時間,才能從中找出發(fā)達國家教育先進之處和中國傳統(tǒng)教育的優(yōu)勢所在。這個過程不是物理變化,不像搭積木那樣硬性拼接;也不是發(fā)生化學變化,在融合中形成了一個新的物質。它到底應該是什么?張世義覺得應該是,中華文化與世界各民族的燦爛文化一起,共同成為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fā)展的強大的精神動力。
????國際教育發(fā)展需三步走:吃過蘋果要嘗梨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來講,張世義覺得自身的發(fā)展基本就是三步走。第一步主要表現(xiàn)為引進別人的課程。潞河中學從2005年到現(xiàn)在主要表現(xiàn)在第一步,引進。不過現(xiàn)在這個階段可以看作是第一步即將轉變到第二步的一個階段。張世義認為如果第一步引進的內容是蘋果的話,就可以認為過去我們都是在吃蘋果。而現(xiàn)在引進的內容可以叫做梨。要知道梨的滋味的話就得嘗,這個嘗可不是咬一口,梨和梨是不一樣的,吃和吃也是不一樣的。有生著吃,有煮著吃,還得不同的人來嘗,這樣才能知道梨子到底是什么滋味。
????那么蘋果到底是什么滋味?它在人體成長過程當中又有什么樣的促進作用呢?這就需要進行比較研究了。張世義認為這是第二階段的任務。即把英美的課程體系同潞河本身的課程體系在實踐的基礎上進行對比性研究。潞河現(xiàn)在還仍然處在第一步的后期。目前潞河中學已經(jīng)有了六屆畢業(yè)生,對A-level課程有了基本了解,但是引進美國課程后只有一屆畢業(yè)生,張世義認為“到有三屆畢業(yè)生的時候,我才能鼓起勇氣說,我大致知道美國這個課程了。”
????張世義說,嘗梨的滋味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這一過程中,他的任務主要就是擴大學生和老師的視野。張世義覺得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民族的課程體系都是那個國家的文化價值觀的一個體現(xiàn)。所以潞河引進國外的課程,實際上就是了解別的國家的價值觀,引進是了解的一種手段。
????在了解的過程當中,必然伴隨著一個不可避免的現(xiàn)象就是送出學生。但是把學生送出去培養(yǎng)不是潞河的目的,而只是潞河培養(yǎng)學生的一個手段之一。那潞河的目標是什么呢?就是第二步,通過這個對比性研究,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得到自己思辨的、有創(chuàng)造性的東西。如果第一步解決的是對一個多元文化的尊重,以此開拓自己的視野,那么第二步就叫做勇于創(chuàng)新,在比較研究中得出自己的結論。
????張世義認為教育發(fā)展的第三步是培養(yǎng)世界公民。即通過比較研究,找出既能夠受到中國學生歡迎,而且最終也能吸引其他民族、海外學生也來接受的課程。這是張世義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潞河中學的國際教育主要是一個分三步走的過程。這和有了SAT分數(shù),托福、雅思(微博)成績后準備出國不一樣,這是在搞國際教育。
????出國留學 (微博) 高中之后最合適
????在談到出國留學的問題時,張世義表示出國不能隨大流,首先要具備三個條件。
????第一,孩子真的有想出國留學的意愿,這是前提條件;
????第二,孩子需要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和學習基礎。雖然到潞河中學選讀國際課程的分數(shù)線比名校諸如北京四中,甚至是潞河本校都要低,但是這絕不是說去美國或是英國的高中學習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因為外國學校要求是很嚴格的,潞河每年都要送出學生去外國學習,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去好學校學習是件很痛苦的事情。
????第三,學生的家庭要有支撐留學高額學費的能力。潞河中學用的是民辦機制,但是其實它還是一所公立學校,即便如此,在潞河學習,包括到美國讀完本科的費用也需要200萬元作為經(jīng)濟支撐。
????對于出國留學來說,很多家長和學生最困惑的問題就是什么時候出去最合適。實事上合時適合出國留學是一個互悖的命題,即早有早的好處,晚有晚的好處。這需要看學生對出國留學的目標追求,以及孩子各自的特點和家庭條件。綜合這幾點的因素,張世義表示高中畢業(yè)之后出去留學是一個比較合適的時間段。因為第一是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第二是學生又有了一定的生活能力,即對于問題考慮的思辨性也具備了。第三個就是此時經(jīng)濟上的要求也使一些家庭能承受得起。
????未來是年輕人的舞臺教育就是一個接力棒
????有人說過,校長的辦學思想是學校辦學的靈魂。對張世義來說,他認為只有校長心中裝著教師,教師的心中才會裝著學生,學校才能源源不斷為社會培養(yǎng)和輸送各類合格人才。時代不斷進步,隨著全球經(jīng)濟的一體化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有理想有創(chuàng)造力的年輕一輩涌現(xiàn),更有成績的東西還得靠年輕的同志們去做,因為他們可以從現(xiàn)在已有的實踐當中吸取正反兩方面的經(jīng)驗,更好的根據(jù)時代的要求,把工作做好。他相信,只要確定好了目標,大家矢志不渝的努力,目標就一定可以實現(xiàn)。不管誰接替他的工作,他都會發(fā)揮自己的作用。“年輕人今天來接我班的時候,不一定做得過我的今天。但是有一點,我絕做不過他們的明天,教育本來就應該是一個接力棒,一棒,一棒的接著用。”
?
?
?
?
相關鏈接:
2014英國留學申請數(shù)據(jù)發(fā)布 英名校申請門檻走高
課堂觀察 集體備課 體教結合 百余教師名校“取經(jīng)”
留學專家推薦:澳洲留學六大名校金融專業(yè)
聚焦海外名校:美常春藤聯(lián)盟 錄取率僅8.92%
名校畢業(yè)IT男轉做肉夾饃日進萬元 感嘆房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