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
高校性學社團招新時學生繞道走
對話人:此次“老潘”沙龍的活動組織方、北京高校唯一研究性與性別的學生社團—人大性與性別研究社負責人張梟
北青報:你們社團是什么時候成立的,成立時初衷是什么?
張梟:我們是去年10月成立的,我們社團創始人有兩位師姐。她們聽過“性社會學”的課,受到了啟發,就想成立這樣一個興趣社團,也為全校對性與性別有共同研究興趣的同學開辟這么一個空間。
北青報:你們社團成立了一年的時間,目前開展過哪些方面的活動?學校性學研究所給你們提供了哪些幫助?
張梟:性學研究所的黃盈盈老師,是我們社團的指導老師,我們同時也和一些NGO在合作。就目前來說,我們開了沙龍、讀書會、講座等活動,都和性別或性問題有關,法學、社會學等領域的專家都被邀請過。在一些特殊的活動日,比如世界艾滋病日當天,我們還會在校園里有些宣傳或者路演之類。
北青報:你們成立這種普及性學的社團面臨社會壓力嗎?
張梟:的確面臨一些社會偏見。比如社團招新時,我們在大聲宣傳時,就有同學不自覺地往后退,繞開我們。但其實,關注同性戀問題,只是我們社團活動的一部分。我們是一個偏社會公益的組織。就社會的整體環境來講,現在比較寬松了。大學生中理解和支持的比較多。我們社團目前核心成員有十來人,活躍成員有100多人吧。
北青報:潘老師和你們社團接觸多嗎?
張梟:潘老師退休之后仍然很忙。平時我們也不愿多打擾他老人家,但有時候向他征求活動意見時,他的態度很支持。像上次受邀做一次講座,他一連講了三四個小時。他沒有架子,不拿范兒,是個很逗的老頭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