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敗之手”伸向象牙塔 高校錄取曝黑幕——
當一度沸沸揚揚的湖南大學17名學生蹊蹺轉學事件逐漸退出人們視野,種種類似籠罩在象牙塔上的疑云卻并未散去。記者調查發現,在一些地方,“腐敗之手”正伸向象牙塔,頻頻上演“權力通吃”的游戲,腐蝕教育公平。
靠關系轉學成福利發放
自主招生、國家運動員加分等項目一度被認為是高考“預備戰”,初衷是讓一些真正有特長、有能力的學生邁過大學的分數門檻。然而,實際操作中,這場“預備戰”已是貓膩叢生。
湖南某“985”高校一名行政管理人員告訴記者,“內部子弟”轉學或是轉系,一直被業內認為是一種“隱形福利”,而福利的發放資格是“和領導關系遠近”,發放方式就是“靠關系轉學”。
案例:張藝(化名)是北京某理工類985院校的畢業生,本科時系里一名男生的父親是某部級行政單位的中層干部,“那男生長得很胖,居然是以某球類運動國家二級運動員的身份加分進來的。”張藝說,這位“官二代”念到大二,已有多門考試掛科,卻申請到了該校與國內某頂尖大學的雙學位課程。
“曲線入學”操作更隱秘
與招生、轉校等環節的“暗箱操作”相比,校內轉專業更加普遍,也更便于操作。因為申請門檻更低,跨度更小,“貓膩”也更多。
上述湖南985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員向記者透露了一條“曲線入學”的“秘密通道”。“原本是藝術專業的學生,專業課找關系通過后,高考只需要300多分就能錄取。入校后一個學期,再轉到非藝術的熱門專業,這樣的例子不少見。”
更值得警惕的是,比起轉學,轉專業的數量更龐大。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網站查詢到的一份2010級學生轉專業名單顯示,學校共192名學生轉專業,其中不乏從對外漢語、法學等文科專業轉到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電氣工程及自動化等理工科專業的學生。
案例:“這里面就有門道了。當時播音專業有個專業課第一名的男生,普通話水平很差,爸爸是當地電視臺的臺長。”某985高校新聞專業的學生告訴記者,不乏一些“有來頭”的學生通過考前惡補的“三腳貓”技巧拿到藝術生的“降分錦囊”,更有甚者,連“三腳貓”的功夫都沒有。
記者了解到,一般高校發布的轉專業要求,是學生第一學期考試成績能達到專業前5%,轉專業名單要公示。可就是這種看似透明公正的規則背后仍存貓膩。
高校保研“名頭”多水分大
高校的“特權”與“腐敗”之手并不僅在本科階段,原本旨在優先選拔優秀本科畢業生的研究生保送機制,如今也成為高校“就讀黑幕”的一部分。
高校里的保研“名頭”除學業優異外,還有特殊貢獻保研、科技保研、工作保研等,“名頭”多,水分大,缺乏客觀標準,因此很容易被“借牌子”、“鉆空子”,成了保研“重災區”。
“有些關系特別硬的學生,會有學校領導親自‘打招呼’,暗示給他的各科成績打高分,因為平時成績的排名直接影響到有沒有保研資格。”湖南某高校一位不愿具名的副教授向記者透露,有的學校會專門組織一場保研資格考試,考前漏題、直接修改分數等亂象環生。
案例:湖南大學文科碩士于某舉例,畢業時一位平時很少來上課、大家都不熟悉的學生,因為特殊貢獻獎保研。“至于是什么貢獻,大家全都不知情,學校也沒有交代。”
“科技保研是針對那些在科研成果有突出表現的學生,但我所知的一位同學考研數次都沒有成功,后來找關系結識了一位老師,老師手中有某個項目,將他的名字加上之后,他就得到了科技保研的名額。”于某說。
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