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制糖工藝飽含文化價值
傳統土法制糖是以本地種植的甘蔗為原料,經過榨汁、煮熬、凝固等工序將榨出的蔗汁制成糖條、糖粉,在制造過程中不加入漂白劑、疑固劑等化學物品。廢品也可循環利用,如甘蔗渣可釀酒、造紙,還可用作有機肥料及農家燃料。
做好的土紅糖表面有雪花樣的花紋,用手掰開后會發現土紅糖是分層的,有些像巖層的結構,一層紅,一層黃,非常好看。好的土紅糖有自己的標準“紅心”、“黃道”,這樣一層層疊加在一起,用手摸感覺像是沙質,比較粗糙,掰的話會很容易掰碎,變成一塊塊的。用這種古老方法所生產出的紅糖,是名副其實的原生態食品,并且作為海南歷史文化傳承的一部分,其土法制糖技藝包含著較高的文化價值。
2010年,海南遵譚的土糖作坊工藝被評為“海口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土法制糖工藝”,其后作坊又被評為“海口市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傳統土糖制作工藝傳習所”。至2013年遵譚土法制糖工藝被評為“海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土法制糖工藝”。
為適應現代市場苦苦掙扎
然而,海南古法紅糖的窘境,并沒有因此而得到改善。遵譚古法紅糖作坊的吳奇珍說道,“我們的土糖大部分是在本地銷售,尤其是黑糖條,在本地農村地區需求很大,用作祭拜、過年過節送禮等。但是,現在糖價不斷下降,工人、材料的成本不斷上升,我們已經感覺到生存的巨大壓力,也不知道能生存多久,反正能做一天算一天吧。”
吳奇珍點燃了一支煙,考慮著如何逐步把糖作坊交給兒子吳崇剛接手,讓兒子成為他們家制糖工藝的下一代傳人。但是,吳崇剛卻對重振祖業缺乏信心。
吳奇珍也深知這一點。“我們的工藝,是傳統傳下來的,古代這樣,現在也還這樣,但是,它已經適應不了現代化的市場了。”吳奇珍無奈地說,幾天前,一家上海的公司從他的糖作坊里采購了十噸土糖,準備嘗試著銷往日本,“但這只是運氣,”吳奇珍說,他們也想搞出口,但目前生產條件不符合外國的要求。
由于,土法紅糖的局限性,從而導致在城市市場的銷路很難得到打開。在完全競爭市場中,古法紅糖相對已經占領大部分市場份額的赤砂糖而言,古法紅糖的優勢很小。尤其是在近些年制糖業不景氣的情況下,海南眾多的土法制糖作坊已經到了瀕臨破產的邊緣。面對這一窘境,業內人士也是焦頭爛額。
勇于創新“拉烏紅糖”闖出一片天地
而古法紅糖這一窘境,直至“拉烏紅糖”的橫空出世,才讓他們看到了古法紅糖復興的曙光。一個偶然的機會,當有那么一群人知道海南有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數百年的古法紅糖,純手工技藝,一個村的人在市場格局如此慘淡的情況下卻只為技藝傳承而忽視市場利益的時候,他們被感動了。當他們了解真正的手工古法紅糖同工業化赤砂糖的區別的時候,他們憤怒了。當他們了解到日本沖繩和臺灣“黑糖”已經打著手工的旗號肆意橫行的時候,他們沉默了。他們決定,一定要用他們這代人的力量讓海南古法紅糖得到社會關注與認可。也正是這么一個小小的契機,不僅解決了海南古法紅糖的困境,更是完全扭轉了海南制糖業的困境。
拉烏紅糖歷盡辛苦終于使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古法紅糖以新穎的品牌形式出現在大家面前來接受市場的考驗與挑戰。拉烏紅糖,逆流而上,以保護傳統文化與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出發點,立足于海南傳統古法紅糖工藝,重新以“love愛”的名義定義傳統古法紅糖。打破以往人們對紅糖的認知,塑造一個愛的紅糖文化,贈送紅糖,傳遞一種關愛。
拉烏紅糖對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與發揚,是拉烏紅糖一直堅持的特色。拉烏紅糖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市場結合,推出了精致糖條,特級黑糖條兩款產品。而這兩款產品在海南的推出,結合海南國際旅游島的區域特色,成功的將拉烏紅糖推送至內陸,以及南洋地區。當然,那些旅客帶去的不僅是一塊糖條,還有一種傳承六百余年的糖文化。
拉烏紅糖又推出了表白款與禮盒裝,不僅在紅糖業內塑造了拉烏獨一無二的產品形象,而且通過微商渠道將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推送到市場中,是非物質文化與市場接軌,從而使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市場的認可,這也是紅糖崛起邁出的重要一步。
傳統土法制糖法熬制出“拉烏紅糖”,從銷售理念入手,對海南傳統古法紅糖賦予新的時代意義。從此古法紅糖立足海南,利用海南國際旅游島的地理優勢,迎面整個中國市場,使更多的中國人以及海外友人了解與關注海南古法制糖文化。
拉烏紅糖在發展自身的同時也催化了海南整個制糖業的發展,更是在海南古法制糖界掀起一股古法制糖復興熱。也正是這一變革,使海南古法紅糖成功的打破桎梏走出困境,在新時代重新煥發了沉淀六百余年的光輝。如果非要定性這一變革,莫過于“拉烏的輝煌”更加合適。
故此,拉烏紅糖,當之無愧的海南紅糖(黑糖)第一品牌,拉烏紅糖的迭代效應一直在市場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假以時日,說是中國第一紅糖品牌,亦不為過。
相關鏈接:
海南制糖企業3年虧損近8億元 將加大富硒紅糖開發?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