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海口網首頁 >瓊臺人文 > 最新推薦
    “中國考古01號”南海首航——西沙沉船打撈拉開帷幕
    來源: 南國都市報 作者:吳雅菁 杜穎 陳蔚林 陳林 時間:2015-04-13 15:32:18 星期一
     

      4月12日,人稱“中國考古第一船”的“中國考古01號”“停靠在文昌清瀾碼頭。海南日報記者 宋國強 攝  經過2年多的精心籌備,備受關注的西沙珊瑚島一號沉船遺址水下考古發掘、金銀島一號沉船遺址水下考古調查拉開帷幕,啟動儀式12日下午在文昌清瀾港舉行。此次水下考古既是國家文物局2015年重點水下考古項目,也是我省繼2008年華光礁一號沉船打撈之后在南海水下考古領域中的又一次重大邁步。

      西沙群島2015年度水下考古由省文體廳、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三沙市人民政府共同組織實施,考古作業范圍為永樂環礁海域。12日下午,由25名隊員組成的西沙群島水下考古工作隊搭乘以“中國考古01”號為母船的船隊從文昌清瀾港正式出發,將進行為期45天的考古發掘。

      此次啟航,排水量900噸的“中國考古01號”考古船首次亮相文昌清瀾港,作為我國第一艘專業考古船,此次西沙考古也是其遠海的首次航行。此外,船隊還配備了4只輔助船舶參加考古工作,也是海南歷年水下考古工作力量最強大的一次。

      中國首艘水下考古船??“中國考古01”設備尖端

      12日下午,西沙群島2015年度水下考古工作正式啟動,“中國考古01”在文昌淸瀾海面整裝待發,即將迎來它的南海首航。在船長況成鑄的引領下,記者登上了這艘填補我國水下考古專業船舶空白的“中國考古01”,近距離領略了它的風采。

      這艘總長僅57.91米,型寬僅10.8米的考古工作船,在不遠處總長122.3米,型寬21米的“三沙1號”交通補給船的對比下,顯得有些“秀氣”。但是,只要踏上它的甲板,就知道什么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據況成鑄介紹,“中國考古01”內部不僅有11間供考古工作者和船員住宿的房間,還根據考古需要設有潛水工作室、考古儀器設備間、出土文物保護實驗室等區域,“你們看,船上還有兩個食品間,這讓我們連續航行30天也無需擔心食物和飲用水短缺。”

      記者在甲板上看到,“中國考古01”外部一側懸掛著工作艇和救生艇,還有空氣隔離艙、潛水減壓艙及A字架、折臂吊等起重設備,可以充分滿足水下文化遺存的調查、發掘、出水文物現場保護等工作需求。

      曾幾何時,中國水下考古工作者只能依靠租賃漁船出海作業,常常十多人擠在一條小船上,一遇下雨艙里艙外便一片“汪洋”……更重要的是,因為沒有專業的隨船設備,考古工作者和出水文物的安全根本無法保障。

      “如今不同了,有了空氣隔離艙,我們可以更好地存放剛剛出水的文物,避免其受到氧化等損傷;有了潛水減壓艙,考古隊員就能從容地下水、出水,有效緩解水下壓力造成的血壓舒張。”指著船上的專業設備,況成鑄如數家珍,“有了折臂吊和A字吊,我們可以打撈體積更大、重量更重的文物;有了多波束聲吶、磁力儀等目前世界先進的探測設備,我們可以更為精準地探測水下遺址和沉船文物。”

      “中國考古01”位于船體第四層的駕駛艙不僅具有360度的開闊視野,而且實現了全部數字化、自動化操作。領先世界水平的舵槳系統,特別是設在船尾的兩個360度全回轉舵槳極大地提高了船的航行效率,即在任何情況下船體都可以短時間內調整行進方向,確保航行及考古工作的安全順利進行。

      同樣值得一提的是,位于集控室后艙的減搖水艙可以最大限度抵抗風浪,確保船平穩航行。“別看‘中國考古01’滿載吃水僅2.883米,滿載排水量僅980噸,但可以抵御8級風浪。而在5至6級風浪中,考古工作者可以很好地完成任務。”況成鑄說。

      據了解,此次南海首航,“中國考古01”共搭乘25名考古工作者和12名船員,與其他4艘輔助船舶形成編隊斬浪進發。談到首次進行遠海作業,況成鑄對船只和船員充滿信心,“船只安全系數高,船員業務能力強,只要在中國的領海上,走得再遠我們心里也有底!”

      專家解讀

      此次打撈將力證海南

      在海上絲路的重要作用

      作為我國水下考古研究的權威專家,8年前,趙嘉斌曾全程參與西沙華光礁一號沉船打撈工作。這次,他再度以隊長的身份出現在2015年度西沙水下考古隊隊員名單之列。

      “西沙群島2015年度考古工作是國家文物局的一次國家層面的規劃,它也具有幾個標志性的意義:一是在南海水下沉船打撈對象中一種延續性得以體現,過去我們關注的水下文化遺存主要集中在宋元時期,那么今明兩年的研究重點放在了明清;二是國家考古目光也漸漸開始關注海南島,過去研究中,船只建造也好,船體本身也好,多是福船和廣船,打撈的瓷器中最多的是來自福建、廣東和景德鎮,而伴隨著西沙群島2015年考古工作的展開,視角逐步推移,也把海南島本島和四周海域作為研究重點,在海南島周邊海域開展調查已有專業隊伍和專門的經費保障。”

      趙嘉斌認為,2015年度西沙考古的重大意義還在于,近年來海南島陸續發掘了一些新遺址點,通過與西沙海域打撈構件進行對比,倒推海南島本島的產品中的一部分也曾經用于海上貿易和交換,這表明,海南島或許在古代并不僅僅是北方船舶的補給點,也可能是船舶貨物的補充地,進而推測海南島在海上絲綢之路上與東南亞國家有著更為緊密的關聯,扮演著更為重要的角色。

      “無疑,在任何情況下,中國古代船舶面向外海的補給中,最后一次補給地一定是在海南島四周,對于這一論證已呈現出很多線索,都有待在今年的考古中加以驗證,對于海南島在海上絲綢之路存在的意義和位置,通過此次考古,都將有新的解讀。”趙嘉斌說。

    ?

    相關鏈接:

    201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在北京揭曉
    意大利將推潛水考古游 游客最多需支付90.8萬元
    自貢河中驚現“菩薩石” 考古專家稱需搶救性保護
    考古人員發現性用品 專家電視節目解釋含糊其辭
    海口兩艘沉船遺址水下考古調查將于2015年開啟
    河南:南水北調沿線考古大進展

    ?

    (編輯:蔡志飛)
    ?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