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臧璐為麻風康復者送去慰問品? 東方妙喜基金會提供
結緣公益,關注環保
“我跟公益結緣是從大學開始的。”臧璐說,他大學時擔任海口經濟學院的學生會副主席,經常組織同學去孤兒院、養老院做義工,去海邊拾垃圾,為海南貧困鄉村的學生募集學習用品。
2004年,在共青團海南省委和海口經濟學院的共同推薦下,20歲的臧璐作為全國大學生志愿者,遠赴可可西里保護藏羚羊。“這件事影響了我對于未來道路的選擇。”臧璐說道。
“在可可西里,我們主要是跟隨藏羚羊保護隊員巡山,并幫助科研人員進行科學調查。”臧璐說,2004年至2008年,每年他都有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去到可可西里做志愿者。志愿者的工作并不繁重,但艱苦的自然環境,讓年輕的他開始關注,并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系。此后,他便將大量的精力投入到環保之上。
一次偶然的機會,得知海南霸王嶺有一種叫做黑冠長臂猿的瀕危野生動物后,臧璐主動注冊成為志愿者。隨后,他在高校舉辦圖片展覽,宣傳黑冠長臂猿的知識;他聯合海南高校的學生開展保護黑冠長臂猿萬人簽名活動;他利用寒暑假時間,與一幫志同道合的學生兩次遠赴霸王嶺熱帶雨林試圖觀察黑冠長臂猿;他甚至為此成立了熱帶雨林調查委員會,希望通過調研,為公益活動提供有效依據……
2005年,臧璐畢業后順利在某航空公司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然而他心底種下的公益種子卻時刻準備著破土而出。
于是,工作了不到一年,臧璐毅然辭職,并瞞著家人賣掉了自己的公寓,籌備了8萬元左右的資金,全身心投身公益。
他了解到市場銷售魚翅的情況較為嚴重,便開始關注對鯊魚和海洋生態保護的關注。他自己跑去各個大學組織專家、學者,幫助他進行海洋鯊魚保護的調研;自己印制各類宣傳單頁到景區、商場進行宣傳。然而,公益這條路卻遠沒有他想得那樣簡單。
“沒過多久錢就花完了,可效果并不理想。”臧璐頗有些無奈地回憶道。然而,就在臧璐一籌莫展之時,他結識了一家基金會的主席,這位朋友直言不諱地指出,臧璐的公益運作模式出現了問題,并且在項目管理上缺乏科學的方法,因而難以持續、長久地運行。
“他建議并愿意推薦我去專業的公益組織學習。”臧璐興奮地說。他的人生軌跡至此再次發生轉折。
(編輯:蔡志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