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海口網首頁 >瓊臺人文 > 南海風云
    汪海永、孫孟輝:用生命建起來的西沙氣象站
    來源: 海南日報 作者:蘇慶明 時間:2015-07-20 09:28:25 星期一

    西沙站民兵進行軍事訓練

      既要業務全能

      也要會扛槍

      成功發報,只是西沙站走出的第一步。8月時,汪海泳回了一趟廣州,要人,要器材。9月初,他領回了北京氣象學校高空觀測組的5個人和海南氣象部門高空觀測組的組長,廣東氣象系統七八個軍人出身的報務員及觀測員。“這下我們兵強馬壯了。”他說,隨著人員和物資先后抵達,西沙站終于建起了高空觀測站,也有了制氫室和機油房,發報也不用再手搖了,還蓋起了木板房。

      這時,西沙站的觀測功能逐步完善,地面組監測地上風向風速、溫度溫度、氣壓、能見度、降水和雷電情況;高空監測組可以監測25公里內高度風向風速、溫度濕度及等壓面高度。

      但在生活上,氣象員們仍然要面對極其艱難的局面。汪海泳反復強調,這個站的建立要冒著生命危險,絕非夸張。

      這些困難,一方面體現在飲食上。汪海泳說,島上糧食主要靠海南補給,但一刮臺風海上航行中斷,他們面臨缺吃無喝的局面。“蔬菜沒有了,淡水也沒有。挖井,水又苦又澀,也得喝!”他說,“有一次斷油兩三個月,有人發現有桶油還沒用,大家就拿來做菜,結果吃了又拉肚子又吐,才發現那是輕柴油。”另一方面,醫療也沒有保障。當時鳥肥公司有衛生員,但只能看看感冒。一名公司員工得了闌尾炎,沒有船送回去,終于不治。

      安全也是一大隱憂。“敵人飛機天天來搗亂,最低時飛離海面不到10米。我們在海上還和敵方士兵碰過一次,”回憶起安全,汪海泳還講起一個笑話,“有天晚上敵機突然給我們扔一箱東西下來,我們以為是炸彈趕緊疏散,后來才發現是糧食,他們摸錯地點投給我們了!”

      正是這些致命的困難,促使汪海泳做出決定:每個氣象員都要把地面觀測、高空觀測和報務3項本領學會;所有人都要參加軍訓,練習投彈、打槍;全面開展種菜、種糧。“我的理念只有一個:死了一個,后面的能接上!”

      經過艱苦奮斗,西沙站逐漸步入正軌。除了非專業出身的未能掌握發報技術外,所有人基本都可以對付其他業務;島上養起了豬,種起了菜。

      1958年5月,完成建站事業的汪海泳離開永興島。孫孟輝則以站長身份,駐守到1965年……

      半個多世紀以來,西沙站為我國海洋氣象監測作出了巨大貢獻。回首歷史,汪海泳心靈仍然顫抖:

      “我們的精神寄托,曾經都在上面。”

    (編輯:蔡志飛)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