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海口網首頁 >瓊臺人文 > 民風民俗
    白沙:黎族婚禮已申報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來源: 海南日報 作者:易宗平 時間:2015-11-24 15:13:54 星期二

      白沙牙佬村黎族新郎與新娘。記者易宗平攝

      文記者 易宗平 特約記者 陳志強 通訊員王為

      被稱為“山的世界、水的源頭、林的海洋、云的故鄉”的白沙,將民俗文化注入景區建設。該縣旅游局有關負責人說,黎族婚禮已申報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將繼續發掘其人文內涵,打造鄉村游的特色產品。2014年以來,白沙開展了系列體驗游活動,使自然風光肌體注入生生不息的文化血液。

      像芭蕉村這樣因為特色民俗元素而吃上休閑旅游飯的村莊不在少數。

      富俄村,是白沙邦溪鎮的一個黎族聚居村。有游客進村時,村民們夾道歡迎,首先敬上一杯竹筒酒。緊接著,黎族青年男女們為客人表演精彩的竹竿舞。幾曲舞罷,用“芭蕉宴”款待客人。村民劉志民說:“用新鮮芭蕉葉盛放菜肴,更能保持原汁原味。”宴會中,村民們為客人贈送頭環,用俗稱山葉子的植物編織而成。因為這種山葉子的樹有刺,起防護作用,進而引申為辟邪,贈送給貴賓,表達為客人祈求平安吉祥的祝福。

      老周三村,是白沙細水鄉一個黎族聚居村。由于位于松濤天湖畔,熱情的村民們把從松濤天湖中抓到的鮮魚,做成豐盛的“全魚宴”酬賓。游客們品嘗了“魚味無窮”的佳肴后,饒有興致地圍著篝火,與村民們邊唱邊跳。狂歡到深夜的游客們,方才陸續回到各自帳篷歇息。群山撐起的星空,猶如一頂鑲嵌著名貴寶石的巨大帳篷,豐滿著各個精巧的小帳篷里的快樂與夢境。

      牙佬村,是白沙南開鄉的一個黎族聚居村。這個村的民俗婚禮,已成為吸引游客的旅游產品。婚禮上,4名中老年黎族女子用紅布蓋住新娘的頭,另外8名黎族女子則在外圍載歌載舞。在“摸新娘”環節,誰摸到了新娘的衣服,就會沾上喜氣,寓意著迎來好運。婚禮上的銅鑼和牛皮鼓,也讓不少游客產生了興趣。62歲的村民符朝興,主動為游客們傳授敲鑼打鼓的要領。一些游客按著要領敲打,在鑼鼓聲中興奮得像小孩子一樣蹦跳起來。

      什空村,則是白沙牙叉鎮的一個苗族聚居村。游客進村時,苗族姑娘們會連敬三杯酒。

      什空苗村村老(即村總管)王桂興說:“連敬三杯酒,表達了我們結識遠親的誠意!”三杯酒罷,身著節日盛裝的村民們,表演精彩的苗歌苗舞。“坐落臺前話寶語/一來齊祝發財路/先保眾星為安樂/倆齊命壽彭祖老……”苗族女子高歌一曲,表達對游客的熱烈歡迎和深情祝福。歌舞之后,村民們以熱氣騰騰、清香撲鼻的菜肴和三色飯招待客人。這種飯呈現紅、黑、黃三種顏色,用植物汁液作為天然色素拌在米中蒸成,色香味俱佳,是招待貴賓的“拿手好‘飯’”。

      這些民俗風情濃厚的村莊,同時也擁有優美的自然風光,讓游客們在美景中享用美味。

    ?

    ?

    相關鏈接:

    海南苗族發繡:青絲萬縷織繡壯美河山
    瓊中苗族農婦被恙蟲咬到 家貧難承擔20萬元醫療費
    瓊中“三月三”進校園 讓孩子們成為黎苗族文化傳播者

    ?

    (編輯:吳茜)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