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頸
培養國際化人才的高校難題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開拓國際化辦學不是孤例,海南很多高校都在探索。然而,這一切并不能掩蓋海南高校國際化辦學面臨的困境:國際化水平低,不能適應海南對外發展人才需求的問題日益突出。
難題1:服務“一帶一路”倡議意識不強
省教育廳國際合作交流處處長張超剖析海南高校國際化進程中的弊端時說道:“高校國際化意識不強,缺乏責任意識、擔當意識,主動服務意愿較弱。”
海南不少高校還停留于建校區、蓋新樓等外延式發展階段,強內涵、創特色、國際化等深層次問題沒有足夠重視。在國際化方面,有的高校無專門機構、無專職人員、無專項經費,停留于迎來送往階段。不少高校將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看成是政府、企業的事,與高校關系不大。有的高校封閉辦學、因循保守、不思進取。這些都極大地制約了海南高校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的能力。
有的高校興趣主要放在招收留學生方面,對于其他需要付出較多、收益不明顯的,如中外合作辦學、配合企業發展“走出去”等不夠重視。對于從服務國家及我省發展戰略高度,主動調整服務方向,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加強學科專業建設,提高國際競爭力和服務能力,則考慮很少。
難題2:學科設置對產業發展的支撐力不足
2015年底,海南境外投資企業151個,分布在45個國家和地區,“十二五”期間,海南對外直接投資額累計達到45.3億元。“十三五”時期,海南將有更多企業“走出去”。
海南高校在學科專業類別、辦學層次、人才培養規格等方面,不能很好地與“一帶一路”倡議人才需求相匹配,辦學層次偏低,學科專業不健全,特別是與高新技術相關的學科專業緊缺。張超說:“需要通過海南高校結構調整,特色發展,質量提升的路徑逐步解決。”
海南大學老師唐建榮說:“部分學科和專業設置覆蓋面不夠,對產業發展的支撐力不足。”在海洋生態與環境、海洋能源等方面,海南高校幾乎沒有涉及。部分專業培養規模偏小,海南每年培養農業博士約25人,但市場需求量為138人,缺口非常大。
難題3:尚無“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小語種專業
“一帶一路”倡議覆蓋的中亞、東南亞、南亞、西亞和東非的官方語言超過40種,我國2013年高校招生的語種只覆蓋其中20種。海南高校狀況比全國的更差,18所高校開設的外語多為英、日、俄等,僅海南外國語職業學院開設德、法、韓、西、葡等小語種,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相關的小語種海南尚未開設。這種狀況顯然與國家戰略和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要求不相稱,很難滿足“一帶一路”倡議的人才需求。
海南大學教授金山說:“小語種專業一般是學生入學前的基礎為零,學校不得不給予傾斜政策,允許其開設更多課程,學分數和學時數多于英語,存在經濟效益低、甚至入不敷出狀況。”高投入低產出,使很多海南高校對小語種望而卻步。
難題4:國際學生總體規模小、層次低
海南高校國際學生總體規模小、層次低,學歷生少,與我省對外開放形勢不相稱。目前全省18所普通高校中,具有招收留學生資質的高校13所,實際招收留學生的高校僅11所,尚有6所高校未開展留學生教育工作。2015年,全省高校有來自五大洲的留學生2300余人,其中學歷生600余人。
海南高校面向歐美發達國家多,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少。海南師范大學老師種海峰說:“大多數人認為,國際化教育面向對象應是西歐發達國家,這就把不發達國家排除在外。這種狹隘觀念需要扭轉。”
海南職業技術學院老師羅靜靜說:“需要面向東南亞做好留學生招收推介。”
對策
高校須從四方面
提升國際化水平
融入“一帶一路”倡議,急需培養一批精通相關國家語言、熟悉國際規則、具有國際視野的國際化人才,海南高等教育責無旁貸。省教育廳廳長曹獻坤說:“必須在學校布局、教育結構、人才培養等方面做出深刻的調整,實現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的新突破。”
高校國際合作與交流
領導機制須重構
3月18日,省教育廳召開海南高等教育服務“一帶一路”倡議專題會,特別要求各高校的黨政主要領導參加。曹獻坤指出:“全省高校要樹立黨政主要領導為國際合作與交流‘第一責任人’的意識,建立由黨政主要領導負責、分管領導主抓、相關部門和院系配合的領導工作機制,解決認識不足、重視不夠的難題。”
分管教育國際合作交流的省教育廳副廳長廖清林說:“海南高校不能因為是地方高校,目前辦學實力不夠強而被動應付。應增強主動服務意識,積極迎接挑戰,主動布局,科學規劃。”
給予特別扶持政策
辦好小語種專業
小語種人才是“一帶一路”的急需人才,但目前人才匱乏成為影響戰略實施的瓶頸。海南高校要設置與我省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相適應的小語種專業,服務企業走出去。
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風俗、宗教信仰等不同,海南大學老師李倩說:“通過小語種專業,培養通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風土人情的人才,可促進民心相通,利于海南企業走出去。”
小語種專業經濟效益低、成本高、不賺錢,需從實際出發,不能一哄而上。海南大學教授金山說:“對各小語種要科學合理地規劃布局,建議海南各高校分散開設小語種專業。對開設小語種專業的院校進行補貼。”
海南大學副校長傅國華說:“發達國家能夠教授的語言多達100多種。建議小語種教育納入海南高校語言教育的主要內容。”
鼓勵結合產業發展
調整學科結構
海南高校必須從適應“一帶一路”倡議人才需求出發,優化類型、學科、層次等結構,提高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貢獻率。
目前海南不少高校重發達國家、輕發展中國家,重請進來、輕走出去,重領導訪問、輕教師交流,重短期利益、輕長遠效益。廖清林說:“高校須樹立‘大外事’的理念,引進優質教育資源,開展中外合作辦學。”
傅國華說:“對于國外高水平大學進入海南合作辦學不設杠桿,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先進教學理念和方法在海南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海南大學老師邵鵬鳴博士說:“海南各高校不同學科應交叉融合,開發跨專業的‘一帶一路’學科。”
談及如何為企業培養對口的人才,海南師范大學老師田建強說:“建立校企合作、政企合作、校政合作等三方聯合培養模式。”
吸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學生
來瓊留學
吸引更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學子到海南高校學習,必須多措并舉。政府須完善獎學金、在校期間實習打工與畢業后的就業、居留等配套政策。
廖清林說:“吸引、招收更多的國際學生,是擴大我省高校國際影響力,彌補當前部分高校招生計劃緊張、生源不足的一個重要途徑。”
海外的海南鄉親及其后裔有320萬余人。海南廣播電視大學老師鄧春說:“海南各高校可充分利于這一優勢招收留學生,借以推動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和經濟合作。”
海南醫學院留學生招生規模呈現階梯式擴大趨勢,老師張帆說:“迫切需要提高留學生教育質量,達到國際認可一流水平,才能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產生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