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海口網首頁 >瓊臺人文 > 民風民俗
    胡亞玲:黎苗文化的影像記錄者
    來源: 海南日報 作者:郭暢 時間:2016-12-08 10:22:25 星期四

      胡亞玲眼中的黎村苗寨

      文胡亞玲

      黎族美孚方言服飾

      黎族美孚方言婦女喜歡穿絣染長裙折在前,織花鮮艷,上衣為方領對襟,衣邊繡花。該方言婦女筒裙比其他方言的婦女筒裙都要寬長。十多年前,我去東方東河拍攝黎族風情,當時我用的是膠片相機,具體拍攝時間已經記不清楚。我曾聽說東河鎮黎族習俗保持比較完整,于是我就去了周邊的幾個黎村。果真是很不錯,東方村、西方村、中方村不僅黎族風俗保持完好,而且村旁的田園風光也很美,黎村映襯著遠遠朦朧的九龍山,村民在田園里來回走動,有的去挑水,有的去洗衣物,就像一幅優美的畫卷。這時剛好來幾個穿著民族服飾的黎族婦女,于是我按下了快門。

      五指山苗族收割山蘭稻

      《五指山苗族收割山蘭稻》反映了海南苗族人民勤勞善良的精神面貌。山蘭稻是一種旱稻,是海南苗族以刀耕火種方式種植出來的一種糧食作物。2013年11月正值山蘭稻收獲季節,我經朋友介紹專程去五指山拍攝苗族收割山蘭稻。清晨他們就開始準備中午在山上勞作的食物,收拾好勞動工具,叫上幾個親戚一同幫助收割。從家到山蘭園有好幾公里路程,而且山蘭大都種植在山坡上,他們要爬山涉水才能把收獲的稻谷挑扛回家。我跟著他們一起去收割,看著他們收獲的喜悅笑容,我按下了快門。

      苗族睽葉蔗陽

      苗族遷移海南島始于明朝嘉靖至萬歷年間,從廣西等地作為士兵被朝廷征調到海南,撤防后一些苗族士兵落籍海南,也有一部分因謀生而移居海南島。苗族在海南島特定的氣候與環境下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民族風情。《苗族睽葉蔗陽》這幅作品,是我在2007年去保亭苗村采風時拍攝的,當時正值中午,陽光較強,看見幾位苗族婦女站在陽光下閑談,其中一位年長婦女背著一個孩子,手上撐著一把用睽葉制作的遮陽傘,我想這就是海南苗族具有的特色,于是將其記錄。

      昌江黎族哈方言

      露天燒陶

      黎族原始制陶最早的記載是宋代趙汝透《清蕃志》卷下:“……以土為釜瓠為器……土釜至今用之,瓠瓢間以水……”。這一生產技藝是黎族人民長期勞動的智慧結晶,是一份寶貴的歷史遺產,被一代一代傳承下來。2005年,經朋友聯系羊拜亮老人,我去到昌江石碌鎮保突村,記錄下羊拜亮老人露天燒陶的圖片。之后海南用我拍攝的這一組照片去申報國家級的非遺項目成功。如今羊拜亮老人年紀大了,不能再做了,這門技藝便由她的家人繼續傳授。

    (編輯:吳茜)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