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海口網首頁 >瓊臺人文 > 瓊臺俊杰
    清凈廉介,名揚瓊州
    來源: 海南日報 作者:曾慶江 時間:2017-02-20 10:33:24 星期一

      秉承良好家風

      張岐,字邠卿,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生卒年已不可考,主要活動于宋太宗(976—997)、宋真宗(997—1022)時期。端拱二年(989年)登進士第,并被授予酸棗(今河南延津)縣尉,從此踏入仕途,開始了輾轉多地的仕途生涯。

      張岐在仕途上能夠做到勤政愛民,清正廉潔,這和家族傳承的良好家風有著直接的關系。張岐的父親張靄,字伯云,最開始在后周擔任靳州刺史,宋代周后又擔任侍御史等職務。侍御史本來是監察朝廷百官的,可是性情耿直的張靄卻監督起皇帝來了。據明朝黃仲昭編纂的《八閩通志》記載,宋太祖趙匡胤在奪取了天下之后,不知不覺中也染上了放逸的毛病。有一次,他正在后花園中與宮女們用彈弓打鳥取樂,張靄急切求見。等到張靄匯報完事情,太祖一臉不高興地說:“原來你要匯報的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攪了我的雅興!以后遇到這樣的小事就不要打擾朕!”張靄也不客氣地回答道:“再小的事情也是國家大事,也比您用彈弓打鳥重要!”這一下真的把皇帝惹火了,他倒舉起一把斧頭,抬手用斧柄就朝張靄臉上打去,當即打落兩顆門牙。張靄一手捂著流血的嘴,一手慢慢在地上揀起被打落的牙齒。太祖憤怒地問道:“難道你還要以此為物證,來訴訟朕嗎?!”張靄答道:“臣怎么敢訴訟陛下呢?但自有史官將此事寫進史書中去!”太祖一聽如夢初醒,知道自己錯了,慌忙向張靄賠禮道歉。張靄的性情可見一斑。由于張靄處事剛直不阿,太祖干脆將其派到河中府(今山西永濟)擔任判官,負責日常訴訟。宋太宗時期,張靄更是受到重用,被召還回京,成為心腹大臣,參與很多機密事件的處理,很好地起到出謀劃策的作用。張靄后來官至左司員外郎、太傅,成為朝廷股肱大臣。

      張靄有兩個兒子,分別為張嶠和張岐。張嶠字景山,因感嘆于五代亂世,隱居于武夷山之陽,以漁釣和詩書來排遣,無意于仕途經濟。當時正是后周與南唐對峙時期,因為父親在后周為官,南唐針鋒相對派人召張嶠入朝為官。張嶠不愿意,南唐就將其扣押在京城金陵(今江蘇南京),從此父子兩地阻隔。一直到南唐滅亡,張嶠得以歸宋,并通判歙州(今安徽黃山徽州)。當時有賊人盧絳率軍攻城,張嶠協助太守龔慎儀設計死守。有人說敵眾我寡,應當避其鋒芒,張嶠慨然說:“我不敢有負于國家,惟有死戰而已!”戰事隨后被平息。后來,張嶠官至司門員外郎,并請求歸老鄉里。但是不久又被召回朝,在太宗朝先后擔任贊善大夫、博州(今山東聊城)知州、御史中丞,再后來還擔任工部尚書等要職。

      張岐自幼受到家庭的良好教育,并且繼承了父親和兄長樹立的良好家風,終于讓自己成就了一番事業,得到朝廷和當地百姓的充分認可。

    (編輯:余冰月)
    ?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