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海口網首頁 >瓊臺人文 > 南海風云
    以海申遺 任重道遠
    來源: 海南日報 作者:尤夢瑜 時間:2017-03-06 10:30:58 星期一

      “海洋非遺項目”并不多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海洋大省,目前,海南所擁有的與海洋有關的非遺項目并不多。據了解,在我省28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中,與海洋緊密相關,能體現漁民生產的僅有“南海航道更路經”一項,此外則是“臨高漁歌”;在72項省級非遺項目中(含國家級項目),則有“海螺姑娘傳說”“海南諺語(臨高漁諺)”“疍歌”“海鹽曬制技藝”“祭祀兄弟公出海儀式”“海口天后祀奉”。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局面?像“海男”這類文化項目,進行申遺時難度在哪里?

      比起黎錦、民歌等陸地上進行的文化民俗項目,這些海上項目一來是在大眾面前展示有限,曝光率低;二來是出海的漁民往往都是小群體出入,因時間、地點等多種原因,人們從技術層面上難以進行“追蹤”,加之非遺資源整理和申請工作在人力、物力上的限制就導致各市縣在漁業捕撈等出海項目上的申報數量占比很低。

      在鄧景華看來,海南的海洋非遺項目少,客觀上,由于傳統生產生活方式和觀念被現代化的生活更替的步伐加快,致使海南現在可以見到的遺存大多不具備典型意義,即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普遍存在,缺乏突出特點;主觀上來說,在普查和調研等相關工作上力度有限,發掘不夠,人們對遺產的認識也有待提高。

      “相比較于‘海男’,疍家人文化也具有鮮明的海洋特色。‘海女’‘海男’僅是在海上作業;而疍家人則是日常起居全部在海上。但是,海南的疍家人本身數量就少,隨著社會的發展,他們中多數人又已遷移陸地。相比之下,廣東的疍家人數量多,疍家文化的保護起步也早,所以廣東的‘疍家文化’也更加成熟,成為其省級非遺項目。而海南僅有單獨的‘疍歌’進入省級非遺項目。”劉實葵介紹,不光是“疍家人”,海南的“海男”“海女”也已是為數不多。

    (編輯:余冰月)
    ?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