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海口網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海口網首頁 >瓊臺人文 > 古村老街
    一組舊地契“連起”兩條海口老街
    來源: 海南日報 作者:周曉夢 實習生劉素雅 陳曦 時間:2017-08-07 10:57:23 星期一

      兩條老街貫通東西南北

    不同時間段的地契。

      沒被注意到也情有可原。因為民國時期老海口解放路東一段的原名并非如此,而是被叫作“永樂街”,它和博愛路不連通,兩條路一橫一縱型同“丁”字,路上的商鋪百姓各做營生,從這一條路走到另一條路,要拐一個大彎。

      而陳家宅院就處在縱橫交界點上。合德堂買下陳家宅院后,應是經營了9年的生意,并未有何變動,直到時間來到1953年。

      “海口市人民政府……現據解放路筑路委員會稱伸開道路……被割拆鋪戶經開會同決定……合德堂劃定解放路第壹陸號鋪面……”一張落款日期為“一九五三年四月二日”的海口市人民政府文書,被合粘在系列地契中,記述了那時候發生的變化。

      “我認為陳家宅院應該就是那時候被征拆的。”翻閱一張張契書和文書,宋靜敏分析說,由于當時城市建設、道路擴張等原因,所以處在特殊地理區位上的合德堂,也就是原陳家宅院才會被割拆。

      經查閱資料發現,為了改變不利于市民出行的道路格局,1953年,海口市人民政府決定打通博愛路與后來的解放路路口,將原永樂街改建為解放路。之后,解放路向西伸展,填塘建街,分為解放東、西兩路。全線修通后長998米,寬18至20米。

      那張文書附粘在廣東省人民政府印發買斷契紙上,蓋有海口市人民政府的紅色大印章,并印有時任市長符思之、副市長林詩耀的名字。而這張買斷官契上,重新填寫了關于該庭院的新舊主信息、房屋坐落信息等,并補收了稅費。

      契紙在附記中,用繁體毛筆字清晰地寫道“該戶原產系坐落博愛路舊門牌壹叁叁號,后因政府開拆解放路而后該地(即解放路十六號)自建樓房其所繳稅款系追補前博愛路舊門牌未稅白契稅款合注明”。

      “當時海南還沒有建省,屬于廣東省,所以契紙是廣東省人民政府印發的。”宋靜敏指著泛黃且帶有折痕的契紙介紹說。契紙上,寫著“一九五三年十月拾壹日右給合德堂林義軒等”,紅色方形的廣東省人民政府印中正地蓋在豎體字日期上,落款是時任廣東省政府主席葉劍英。

    (編輯:王思暢)
    ?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