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诰W首頁 |  國際旅游島 |  房產 |  汽車 |  健康 |  時尚 |  教育 |  瓊臺人文 |  圖片 |  彩票 
    您當前的位置 :海口網首頁 >瓊臺人文 > 最新推薦
    以字為媒 融匯創新 當黎錦紋飾與漢字“聯姻”
    來源: 海南日報 作者:李夢楠 梁君窮 時間:2021-05-17 09:38:13 星期一

    陳春元、王芳夫婦的黎錦漢字創意作品。

    走進位于陵水縣城的一間工作室內,便見到一張張長幅的宣紙上寫著一個個巨大的奇特字樣,好像黎族織錦上的圖樣,但結構卻更為復雜,按著一定的規律在排列,細看之下仿佛我們熟識的漢字,但卻又難以準確解讀?!斑@是以古老的黎族圖樣為元素,創作的一種漢字字體。”工作室的主人、該字體的創作者陳春元解釋道。

    人們通過文字記錄他們對大自然的認知,字里行間便蘊染上雨雪風霜和日月星辰;黎族傳統織錦紋樣兼具歷史的古樸之美與造型的和諧之美;而設計,則是表達的藝術。當三者與設計師陳春元、王芳夫婦相遇,一場關于漢字的美麗的邂逅就此展開,以獨具民族特色字體寫就的《千字文》因此誕生。

    陳春元、王芳夫婦用黎族圖騰創作的裝飾書法。

    民族紋樣入字體

    “字體能順利設計出來,得益于他自小喜歡琢磨字,尤其喜歡寫毛筆字?!蓖醴伎谥械摹八?,便是她的創作合伙人陳春元,也是她的丈夫。由于喜愛書法,從初中開始,陳春元就參加各類書法比賽,多次獲獎,大學時他專攻美術設計專業,畢業后也從事與漢字相關的設計類工作,在他的筆下,一個個字仿佛具有了生命力,有的或飄逸灑脫或剛勁有力,有的則寬厚而憨直,率性而為,直抒胸臆。

    而在陳春元眾多的字體設計中,耗時最久,也最為珍貴的,是他和王芳一同為《千字文》而設計的一套字體,融黎族傳統織錦紋樣于漢字之中,自成一體,獨具特色。

    而要把這兩個元素結合在一起的想法,源于2015年的一次研學調研。

    彼時,陳春元與王芳參與了主題為“黎族傳統記憶”的研學調研,實地走訪調研海南多個市縣,深入多個黎族村落實地查看。“調研過程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我目睹了黎錦紡織過程?!标惔涸私獾剑枳迦嗣駴]有自己的文字,所以他們有時會以黎錦為載體,通過豐富的紋樣、圖案記錄民族傳說和歷史,各色各樣的黎錦也就凝聚了黎族歷史、文化、藝術多方面的元素。

    “在不同地區生活的黎族人民,黎錦上的紋樣有時也各不相同?!蓖醴冀榻B,黎族人民擅長以居住的生活環境為素材,發掘生活中的美。比如生活在山區的黎族人民,愛用昆蟲、水、鹿以及花卉樹木等物象,創作獨特的紋飾圖案;而居住于沿海、沿河地區的黎族人民,則喜用江河里的魚、蝦、鴛鴦等鳥獸動物為紋飾題材。相似的是,在紋樣圖案創作中,他們大多會采用散點透視、平面鋪開的直線型的菱形圖案,追求對稱,自成一體。

    看著這些紋樣,陳春元來了主意,能不能把漢字與這種紋樣結合在一起創造出一種新的字體,既有民族風情又便于識別,還能讓更多的人通過該字體了解黎族文化。生長于貴州,從小對少數民族文化感興趣的王芳對丈夫的想法表示支持,2018年4月,陳春元和王芳開始了創作之路。

    陳春元、王芳夫婦的黎錦漢字創意作品《千字文》(局部)。

    一筆一畫 精心打磨

    仔細查看他們設計的字體,不難發現這些字字形對稱舒展,皆是平直的線條,毫無圓潤的邊角,規整、方正、獨具民族特色是這種字體給人的第一印象。那么,這個字體是如何創作出來的呢?

    王芳介紹,一套字體至少需要經過鋼筆稿、矢量處理、電子稿等步驟,提取出基本的筆畫、偏旁部首,進行細致的歸納總結和調整,再慢慢擴展成兩三百個“模板字”,才能最終呈現。因此,在設計之初他們就計劃先設計出偏旁,再依據偏旁組字。

    “當時我們翻閱了市面上所有有關黎族織錦紋樣的書籍,還查閱了相關的論文,仍有疑問的,我們專程向一些有豐富織錦經驗的織娘請教,最終逐漸找到了一些紋樣的成像特點,并依據這些特點抽取剝離出極具代表性的紋樣來改造成漢字偏旁部首?!蓖醴颊f,那個時候陳春元天天捧著一本巴掌大的《新華字典》,對照里面的部首表,從最簡單的“丶”到較為復雜的“戈戊戌藏”,逐個琢磨。

    經過近8個月的打磨,該字體的所有的部首終于創作成型。本以為有了部首,只需將偏旁與成字部件簡單修改結合即可,但令他們沒想到的是,部首的完成,僅僅是該字體創作的開始。

    陳春元介紹,紋樣多是直線、折線組合的對稱之美,而漢字講究剛柔結合的平衡之美,兩者進行融合時就有了沖突,特別是許多字形并不是對稱的漢字,如果按其原有的筆畫結構組合成字,成型后的漢字總會給人失衡之感,失去自身韻味。

    為了既保留住紋樣元素特征,又減少字體的識別難度,陳春元不斷嘗試,而最讓他感到苦惱的是創作過程中要不斷推翻之前已經確定好的部首?!氨热纭狻?,當它與‘且’‘完’這類對稱字組字時很好看,但一旦變成了‘陳’‘防’,就失去了美感,因此我們不僅要重新設計‘陳’‘防’這兩個字,還要更改‘阝’這個偏旁,以達到部首的統一,但這也意味著之前已經確定的‘阻’‘院’需進行修改,工作量遠超我們的想象。”

    應用在商品包裝上的黎錦漢字設計。

    字體運用的更多可能性

    “修改、重組、推翻、再修改,這款字體的誕生,經過了多次錘煉和打磨,一筆一畫都在考驗我們的耐心?!标惔涸f,耗時22個月,經過5次大改和數不清的調整,兩者最終得以融合成形,他完成了對《千字文》中漢字的設計,既保留了黎族傳統織錦紋樣的美學特征,又依托漢字自身的結構利于受眾對該字體進行識別。

    創作完成之后,如何應用成了他們思考的問題。漢隸唐楷、顛張狂素,不同時代的漢字以不同的形式刻寫,得以流傳至今。隨著“鍵盤”時代的到來,不同字體的漢字除了書寫于紙張之上,還以電子字庫的形式出現在人們的聊天框中,有時經設計師之手,漢字便會成為一種裝飾符號出現在服飾、器皿之上。

    陳春元和王芳越來越意識到,僅僅創作出字體還不夠,只有讓字體“活”起來,才能讓更多的人通過該字體認識、了解黎族文化。在結束對《千字文》中漢字的設計后,兩人又開始著手設計了3500個常用字的設計,并尋找了專門的字庫公司,對該字體進行數字化處理。

    “今年春節,我們還將該字體運用于紅包的設計之上,在朋友圈很受歡迎。最近也有公司向我們拋出橄欖枝,希望能把我們的字體運用在他們的商品設計中?!蓖醴继寡裕松虡I合作外,兩人計劃將該字體的部分版權選擇性地開放給從事黎族文化傳播、傳承、教學的從業者免費使用。

    “不可否認,這套字體本身還存在一些沒有解決的問題,需要不斷調整、完善和修正,有些甚至要經過打破推翻重塑。”王芳說,她們對黎族織錦紋樣的研究還需要不斷學習和探究,也希望有更多專業人士參與,不斷優化升級這套字體,共同探索這套字體運用的更多可能性。

    “設計字體的過程也是增強漢字的感染力,為一個個漢字加入屬于它們自己的情緒和溫度的過程,通過考慮筆畫間的空隙均衡,讓漢字內容表里一致?!痹陉惔涸磥恚c漢字間還有著永遠說不完的“情話”,而他與漢字的故事,今后還將繼續。

    目前,他們的字已通過授權,有個人、合作社和企業已經在使用。

    本版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陳德文)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诰W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