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廣州亞殘運會進程過半,人們記住了失去雙手卻喜歡刺繡的茂名姑娘阮建平,記住了有著美滿家庭的自行車選手梁貴華,記住了殘疾人選手一個人奔跑的身影,也記住了大愛無私的吶喊和加油聲!對于這些,有網友感慨:沒有了金牌指標壓力的亞殘運會,離體育精神的本質更接近一些!
[媒體關注]少了金牌多了故事
翻開廣州各大報紙的亞殘運會報道,人們會發現一個共同特點:此前亞運會比賽期間頻繁見諸報端的奪金運動員、奪金看點、戰果分析等內容消失或弱化了,就連最常見的“金牌榜”也放在了不起眼的位置,有媒體甚至干脆取消了“金牌榜”。現在,金牌顯然不是亞殘運會的主題。
“中國體育代表團沒有金牌數目標”,中國殘疾人體育代表團副團長趙素京明確表態,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不為人知卻感人至深的故事。人們或許不知道,一名殘疾人運動員和一名健全的妻子是如何產生愛情的火花,走上婚姻的殿堂,又如何相親相愛的,那么看看“完美丈夫”廣東中山自行車選手梁貴華的故事吧!“看到我在場邊為他加油,他就騎得更快了!”妻子周桐羽對團團圍住她的記者自豪地說。
亞殘運會賽場類似的故事實在太多。記者同行聊天時說:“亞殘運會難采訪,因為關注度低;也好采訪,因為每個運動員背后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