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您當前的位置 : 海南省潮汕商會成立>潮商文化>

    海南歷史上的潮州會館簡介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2-06-15 11:48


      從清末民初至抗戰前,海口潮州商會較著名的商號有:“林發利”,地點在博愛北路,主持人林云閣,曾任海口市商會第一屆執行委員;“振裕興”,地點在中山路,主持人盧逸梅;“和成號”,地點在中山路,主持人王卓仁;“源豐發”,地點在中山路,主持人陳方舟,曾任海口市商會第一屆執行委員,“聯興莊”,地點在新華北路,主持人黃成標……

      會館主持人采取輪流制——每年換一家商號。海口潮州會館民國期間最后一任主持人是“聯興莊”。

      潮州會館除設主持人外,還配有管理人員。海口潮州會館規定:經費來自本行各商號,按進出口貨物計算,每件繳交光洋二角。這個數字累計起來相當可觀,因此會館經濟收入頗豐,有能力和實力進一步發展會館經濟。他們先后在中山路、新華路、解放西路、振東街共購置鋪宇十六間;在海口市周邊購買魚塘發展淡水水產養殖業。收入用于發展會館的慈善事業和會員的福利事業。

      會館對生活上有困難、返鄉缺乏盤纏的同鄉給予資助。但接受資助者必須寫下“領款收據”,待他日富有時,再自覺交還;對于未還者,也不予催收。出外謀生的潮州人,都有十分強烈的自尊心,絕大多數人在生計稍有起色之后,都能自覺向會館交回資助款,并衷心表達謝忱。

      鑒于各商家和伙計們來瓊時間長了,或是從家鄉帶來家眷,或是就地締結婚姻,生兒育女是很自然的事。孩子們長到一定年齡,就面臨上學受教育的問題。潮商歷來有重教的傳統。由于當時海南的學校不多,教學質量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于是海口潮州商會就自辦了一間小學——潮海小學。在萬寧的潮商,則購買土地送給學校作為學田,以解決子女的入學問題。

      會館每逢農歷初二、十六,召開會議,商討有關館務事宜,會后聚餐。每年春節期間,召集同籍商人設宴喝酒,以此聯絡同鄉感情,交流生意經驗。每逢神公誕期,尤其是每年的農歷三月二十三日媽祖誕辰,還聘請戲班演戲三、五天。所需經費由各潮籍商家自愿題捐,不足部分則由會館填充。海口的潮州會館演的是潮劇,由于唱作俱佳,聲容并茂,非只潮籍人士,其他各籍觀眾,也深表歡迎。這種活動,直至民國中晚期,因戰患頻仍,才逐漸減少以至消失了。(杜漢文)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

    聲明:所有來源為“海口晚報”、“海口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來源: 海南省潮汕商會    ] [作者:陳少婷] [編輯:王小暢] 
    熱詞推薦:凈化_ 綠化_ 彩化_ 亮化_ 美化_ “五化”_ 海口城市更新_ 海口“五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