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潮汕人,一定非常熟悉分布在各村鄉間眾多的祠堂建筑。潮汕祠堂一般僅有規模的區別,都是由各宗各姓建起。但記者近日卻在潮州饒平海山鎮發現了一座百年前建起的清代祠堂,卻是由村內八個不同的姓氏祖先共建而成。這也足以形成祠堂建筑的“潮汕一奇”。
??? 祠堂建于光緒年間
饒平縣海山鎮是個臨海小鎮,鎮上上港村東北面有座煙樓山。在煙樓山南有一座祠堂,建筑面積有差不多半個籃球場大,單層灰木結構,乍一看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二進的宗祠由主廳、東廂、西廂和兩庫房組成,中間隔著天井。
可往這座祠堂大門石門匾上看,不難發現有陽刻“八氏宗祠”四個大字,門聯寫道:“八氏聯宗,花萼相輝棠棣秀。”大門中肚八幅石刻,內容分別是邱、李、賴、薛、田、葉、周、柯八個姓氏的源流。大廳中柱聯寫道:“集八氏以聯宗,沛沛浩浩,三江五湖源流長;成一堂而共祀,綿綿延延,萬紫千紅枝葉昌”。
看完這些文字記述,不難發現這是一座與眾不同的祠堂。八,并非姓氏,而是數量。原來,這座祠堂是由八個姓氏共建而成的。住在祠堂旁邊的老人李奕暢告訴記者,上港村人口不多,但姓氏卻有不少,在過去,宗族摩擦在所難免。清光緒丙午年(一九0六年)初,在上港村深孚眾望的李氏第十六世孫李兩權先生積極倡導各姓聯合建祠,以期和睦鄉鄰。此舉得到村里邱、李、賴、薛、田、葉、周、柯八個姓氏族眾的熱烈響應。于是,大家慷慨籌資,當年十月宗祠完工,十一月初一入祠慶典。
???? 各姓子孫捐款重修宗祠
“八氏宗祠”建成后,每年正月初二,八氏成年男丁集中宗祠“食喜桌”;十一月初二,八氏聯宗祭祖,平時族眾也喜歡進祠閑坐,暢敘鄉中盛事,共謀未來發展。很快人們發現,各姓日臻團結,族眾和睦相處,呈現出一片人丁興旺、五谷豐登、政通人和的喜人局面。
另據老人透露,去年恰逢建祠百年,各姓子孫踴躍捐款重修宗祠,不少能工巧匠還主動當義工,修飾補葺,丹堊彩繪,祠制如舊,材料易新,引來各方游客駐足欣賞……
聲明:所有來源為“海口晚報”、“海口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來源: 潮商在線] [作者:潮商在線] [編輯:王小暢]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