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港媒:微博時代全民救災 考驗政府統籌能力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3-04-24 15:19

      中新網3月24日電 香港中通社24日刊載《微博時代全民救災考驗政府統籌能力》一文,文章指出,微博等社交平臺的興起,使每次大型公共事件的發生都可能會引起網民“過度反應”,大量的信息也會聚集,此時政府對各方資源的統籌組織能力將更顯關鍵。

      文章摘編如下:

      四川蘆山地震發生后,微博無疑是災區信息向外傳播最迅速、全面的平臺,整個社會焦點快速聚焦在抗震救災之上,中國社會迅速進入“全民救災”模式。此次地震是中國近三年來最嚴重的一次自然災害,也成為進入以信息快速擴散為特點的微博時代后對政府應對緊急公共事件和統籌能力的一次公開考驗。

      蘆山地震發生后,政府和民間救災力量快速投放,從地震發生到23日,民政部已向災區調運8萬頂帳篷、10萬床棉被、1萬張折疊床、200個簡易廁所;鐵路部門第一時間編組開行“搶”字頭救援物資專列,搶運災區急需的帳篷、棉被、食品、油品等物資。民間企業的捐助,也不僅及時而且多是災區急需的物資。

      隨著災區信息通過微博等自媒體平臺迅速擴散,“一方有難、八方支持”的景象被“放大化”地呈現在雅安地震救援上。對于社會團體和個人而言,抗震救災其心可嘉,但一些志愿者爭相奔赴災區的結果卻是使進出災區的通道被不少私家車堵塞,專業救援人員進不去,災區傷員出不來,無異形成次生災害。

      目前,此間輿論已開始對社會團體和個人究竟應如何參與救災進行討論。22日國務院也專門發出通知,要求志愿者、游客和其他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員不要前往災區。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公民社會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袁瑞軍認為,總體而言政府在此次地震發生后救援及時、規范,但同時應更注意與公眾的信息溝通,讓政府救援和民間救援能更加協調,各自最大程度地發揮自己的優勢。

      袁瑞軍表示,對于民間參與救援無疑是要鼓勵的,但關鍵在于政府的合理組織,要建立溝通協調機制,讓各方資源都能起到預期的效果。

      此次蘆山地震,整個社會向災區投射的救災力量強大。在此情況下,更應考慮如何統籌資源并合理利用,無序的資源和力量有時候反而更加具有破壞性,救災軍車因躲避私家車而墜入山崖的慘劇無疑是一個警示。

      亦有學者指出,隨著微博等信息平臺的興起,公眾對抗震救災“過度反應”的一幕有可能發生在任何的大型公共事件中,而龐大的信息量并不等同于信息的準確性和全面性,在此情形下,政府對信息的全面收集和及時發布就顯得頗為重要,尤其是在面對越來越積極、主動和強大的民間力量時,政府對各方資源的統籌組織能力將更顯關鍵。

    聲明:所有來源為“海口晚報”、“海口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898-66835631(傳真),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來源: 中國新聞網] [作者:莊敬千] [編輯:劉瀚濤] 
    熱詞推薦:凈化_ 綠化_ 彩化_ 亮化_ 美化_ “五化”_ 海口城市更新_ 海口“五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