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8月10日消息 海口電動車管理辦法年底有望出臺,如何加強對電動車的管理,海南特區報連續報道,征求各方意見和建議。由于歷史原因,海口部分道路沒有設置非機動車道,在城市越來越擁堵狀況下,海口將有什么對策?記者昨天從海口有關部門獲悉,海口市將結合市民非機動車出行需求等特點,構建“公交+慢行”的一體化交通出行模式,建立覆蓋全市的慢行休閑綠道網絡,打造一個完整的休閑、生活、娛樂的城市綠色慢行休閑系統。
海口將推綠色·慢行休閑系統
海口人其實早就有慢行的習慣。海口市一天的居民出行總量達到342萬次,非機動車慢行方式出行共54559次,占全交通方式的55.4%。海口一些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專家學者認為,海口濱水岸線、景點景區等開發空間已初步具備綠色慢行系統的雛形。城市居住區域內部慢行道已經形成,但沒有設置專用慢行通道。
海口市積極采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市民意見,組織編制了《海口綠色·慢行休閑系統規劃》,并于日前通過了專家評審。海口的城市規模不大,推行綠色·慢行休閑系統規劃有諸多好處,電動車作為非機動車,車速相對較慢,就可以在慢行系統內行駛,隨著慢行系統的不斷完善,電動車就有車道行駛了。
據悉,海口市目前是我國首個將全市范圍納入慢行系統規劃的城市,也是我國首個將慢行系統進行專項規劃的城市。
出行方式:公交+慢行一體化
海口市將結合旅游、健身、休閑娛樂等,構建公交加慢行的一體化交通出行模式。以江、河、海及無縫公交體系為藍脈,以綠道為骨架,把海景、江景、山景、公園綠地等連接起來,串聯成一個可以覆蓋市區主要景點、節點的慢行休閑系統,并與公共交通樞紐站相連,組成“一環三帶多心”的結構。“一環”即以無縫銜接的公交體系為交通環;“三帶”是指濱水景觀帶、城市景觀帶和生態景觀帶;“多心”即以各個主要綠色慢行觀賞區為核心。
濱水觀光與老街連成景觀走廊
根據規劃,海口近期先實施西海岸、海口灣、海甸島、南渡江西岸濱江地帶以及騎樓等啟動區的建設,打通現有各段慢行道,連接濱水主要景點與老街,打造特色的濱水觀光及南洋風情型慢行道,并且結合在建的海甸島環島路、南渡江十里畫廊等,形成具有海口特色的景觀走廊和慢行通道。
游客一下飛機即置身慢行系統
“綠色·慢行系統作為一條休閑主線,在游客到訪中心、公交換乘站、商業網點以及自行車租賃點等設施的輔助下,將各景區連接起來,并與各景區內部的慢行系統融為一體,形成一個大的慢行旅游網絡,對陸地景區、濱水景區資源進行重組。”海口市規劃局副總規劃師吳超表示,今后游客一下飛機或入住酒店,就處在海口綠色·慢行系統的一個分支點上,隨時隨地可以利用各種服務設施,加入慢行系統慢游海口。對于較遠的景區,市民游客可以乘公交或自駕到達附近的換乘點,憑卡自由取用專門的旅游自行車,用后可以在任何一個換乘點歸還。
《海口綠色·慢行休閑系統規劃》提出,未來的海口,將建成獨特的綠色·慢行休閑系統,形成以無碳能源的自行車、輪滑和步行為主,公共交通為輔的綠色出行方式,將海口打造為一個可以享受慢調生活的慢游城市。
居民跨出家門即踏上綠色之旅
慢行交通系統將社區中心、社區公園、中小學以及基層社區中心、綠地等聯系在一起,形成居民社會生活的網絡。規劃將海口市整個慢行區域分為濱水休閑慢行區、城市風光慢行區和生態鄉野慢行區。
為此,規劃提出“藍脈串珠貝,綠道連景城;漫游山海城,人人樂其中”的總體理念,打造慢行交通系統,規劃將旅游區和生活區的慢行系統連接起來,建立海口市內慢行網絡。今后,市民只要出門就能踏上綠色慢行通道,進入慢行系統。
結合慢行交通網絡的構成和旅游資源,規劃進行了慢行旅游路線的設計,主要包括濱海度假線、人文觀光線、生態旅游線和休閑運動線,主要以濱海景觀、人文景觀、生態景觀和體育健身為觀賞內容,構建慢行旅游綠色長廊,發展海口健康休閑旅游,通過道路及沿路周邊景觀的設計,將海口灣、海甸島環島路、南渡江西岸濱江以及騎樓等沿海、沿江濱水地帶,劃分為“揚帆西岸”、“椰風海韻”、“情醉萬綠”、“老街余韻”、“南渡激浪”、“海甸環島”等6個慢行路段,讓市民游客休閑度假、沙灘漫步、悠閑騎車。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