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
中國田野文物保護形勢艱巨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秦東陵一號大墓被盜案告破固然可喜可賀,但是犯罪嫌疑人膽敢盜墓帝王陵的行為仍令人深思。一件文物上的銘文已具有重大學術價值,而此前那些無法追回的被盜、被毀文物又有多少價值呢?盜墓分子因何會向長期不曾涉足的帝王陵“痛下殺手”呢?專家分析認為,這一案件折射出中國田野文物保護形勢日益艱巨。
專案組人員分析,從近年來盜墓活動由小型墓葬向大中型墓葬、尤其是帝王陵發展的客觀形勢看,田野文物保護的社會環境已發生重大變化: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挖寶、藏寶致富”的社會心態目前處于居高不下之勢,給盜墓分子形成了巨大的利益誘惑。
其次,全國收藏熱的全面興起,尤其是企業家收藏熱的興起,使文物成為投資的熱點領域之一,而一些管理不規范的文物古玩市場、民辦博物館等則讓盜掘文物很容易地“洗白”,逃脫了法律的制裁。
此外,中國田野文物保護體制目前多數仍處于人防階段,缺乏科技含量,幾個人的文管所管理數十平方公里面積的大遺址現狀早已不適應現實需要。據秦東陵文管所所長高海鋒介紹,秦東陵文管所共有4名工作人員,所保護的范圍是秦東陵國家文物保護區的10座陵園,面積24平方公里。每晚,他們開著所里唯一的長安牌面包車,來回巡視四次,這樣天也就亮了。“能否建立一種針對田野文物保護的長效機制,這也是我們所期待的。”高海鋒說。
專家們認為,盜墓活動近來猖獗的主要原因還包括:司法機關目前對文物犯罪的打擊力度不大,對于盜墓活動的責任追究力度也不夠。長期從事文物考古工作的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長張仲立說,盜墓發生了,就要追究有關部門或個人的責任,最重要的是要想辦法加大犯罪的成本。這應該包括兩個方面,即加大具體的刑罰力度,不能出現判三(年)緩三(年)的判例;財產上要讓盜墓者付出成倍的巨大代價,令其難以鋌而走險。
閱讀延伸
秦東陵
秦東陵位于現今的西安市臨潼區西部,即秦始皇陵西側,包括4座陵園,是1986年村民們修渠時發現的。在我國古代墓葬中,擁有四條墓道的亞字形墓等級最高,屬于帝王級;設有兩條墓道的中字形墓及設有一條墓道的甲字形墓,為諸侯及貴族所使用。秦東陵的4個陵園中共發現有亞字形墓3座、中字形墓2座,還有多座甲字形大墓,可見其級別之高。歷年來這里出土了大量銅器、鐵器、陶器及筒瓦、板瓦等建筑材料。根據《史記》記載,明確葬于秦東陵的有:秦始皇的曾祖父昭襄王、秦始皇的父親莊襄王、秦昭王的太子悼太子、秦始皇曾祖父的母親宣太后、秦始皇的祖父孝文王、秦始皇母親帝太后等六人。
?
???相關新聞
?
秦始皇東陵盜墓案告破 墓內葬有秦始皇祖上三代?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