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您當前的位置 : 國內新聞>

    臺北故宮里的稀世珍寶[組圖]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1-05-17 08:54

    ?

    (清)翠玉白菜

    ?

      被譽為臺北故宮鎮(zhèn)館之寶的“翠玉白菜”原陳列于清末光緒瑾妃所住的北京永和宮,是清代匠人巧妙地運用一塊一半灰白、一半翠綠的灰玉雕成,把綠色的部位雕成菜葉,白色的雕成菜幫,上面還攀爬兩只紅色的“蟈蟈兒”。在當時,白菜象征家世清白,“蟈蟈兒”則有子孫綿延之意,是件別有含意的嫁妝。

    ?

    ??? 據傳,瑾妃和珍妃是姐妹倆,她們同時被選為光緒皇帝的妃子,其父為姐妹倆各準備了豐厚的嫁妝,瑾妃愛財就給她許多金銀財寶,妹妹珍妃不愛財,陪嫁的箱子里面全是書,其父就把這件翠玉白菜作為補償給了珍妃。

    ?

    ??? 當瑾妃發(fā)現嫁妝中沒有“翠玉白菜”就大吵大鬧起來,看到姐姐吵鬧,本來就不愛財的珍妃于是乎就把這件寶貝給了姐姐。珍妃如此知書達理,難怪深得光緒的寵愛。

    ?

      豬肉形石

    ?

      玉器 高5.73公分 收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這塊肉形石酷似臘肉,表面毛孔星布,皮下肥瘦相間,非常逼真;不禁讓人懷疑,這塊豬肉形石到底是天然的?還是人工的?為故宮所藏“巧作玉器”中,最受矚目的作品之一。

    ?

      一般認為,這塊肉形石可能經過藝術家添加顏色后,使它更像一塊紅燒豬肉。自然界的巖石間,常有一些裂隙,飽含二氧化硅的水流動其間,在適當的溫度和壓力下,逐漸在洞壁里沈積固體的玉髓。經過漫長的歲月,一層層的堆積,每段時間的水中雜質不同,所以每層的顏色也不同,而這不透明的玉髓便叫“碧石”。

      

      這塊肉形石,就是有一層一層不同顏色的碧石。

    ?

      (西周晚期)毛公鼎

    ?

      毛公鼎為西周晚期的宣王時期器物。清道光末年于陜西岐山出土的青銅重器。銘文長達四百九十七字,是現有青銅器中銘文最長的,被譽為“抵得一篇尚書”。其內容是周王為中興周室,革除積弊,策命重臣毛公,要他忠心輔佐周王,以免遭喪國之禍,并賜給他大量物品,毛公為感謝周王,特鑄鼎記其事。其書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風格,奇逸飛動,氣象渾穆,筆意圓勁茂雋,結體方長。

    ?

      商代早期/獸面紋觚

      

      近年來銅禮器的時代,已被考古學者向上推前至夏代晚期,約當公元前十七世紀前后,也就是在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發(fā)掘以來,歷年在黃河中游地區(qū)所出“二里頭文化”形拙、紋簡、器薄、工粗的銅器。商代早期的銅器,則以河南鄭州二里頭崗出土的銅器屬“二里崗期”者為代表。

      

      觚屬禮器中的酒器,盛酒用。本器正是“二里崗期”粗腰觚的型態(tài)。

      

      本觚的腹部,飾有帶狀而前后相同的獸形紋,其形中央作獸面,軀干左右平張,如一頭雙身狀,上下作二分法,其上是背脊及上卷尾,其下是腹部與足,整體平雕式圖案化的簡單形動物紋飾,可能是牛的變形。在三五○○年前的藝術家,能將動物的形態(tài),經過寫實的描繪,再予變形簡化成圖案紋飾,其創(chuàng)作求美的心路歷程,誠非一蹴可幾。

    ?

      殷墟中期/蟠龍紋盤

    ?

      圓腹圈足,足下有外凸圈足座。盤面飾龍紋蟠繞于中心,蟠龍外圍有魚紋、夔龍紋及鳥紋圍繞。盤外面上層飾夔紋,上有如棱脊的平面紋飾;圈足上飾俯首夔紋,下有如棱脊的平面紋飾。紋飾在盤面的布局與母題基本上與婦好盤(M5:777)近。盤外有一小環(huán)及二小環(huán),各對準盤面大龍首的上下鼻梁,共形成一中軸線。與之相交的另一中軸線,左右上下有獸首。

      

      考古資料顯示,商代墓葬出土有水器盤者并不普遍,在殷墟中期時它似局限在稍大型且銅容器較多的墓葬。

    ?

      殷墟晚期至西周早期/亞丑方簋

    ?

      在青銅禮器中,簋是用來盛食黍稷的容器。一般的簋形器為圓腹、圈足,而本器為罕見的方形。

      

      器表的花紋,由上而下:口沿為窄身夔紋,腹飾獸面紋,高圈足上飾寬身夔紋,皆以雷紋襯底。器兩側有環(huán)耳,以獸吞食鳥身造形。

      

      獸含鳥環(huán)耳的裝飾意義至今不明。此對具立體感的環(huán)耳與伸出口沿界外的棱脊互相呼應,這種塑形的外張性是商末周初青銅器裝飾風格上的一項特征。

      

      銘文鑄在腹內底面,亞字形框內似有戴冠者舀酒,蓋表示掌酒供祭祀之職司,亞形或為一種特殊身份的標記。今暫隸定為亞丑,或為一氏族徽識。

    ?

      宋/定窯/嬰兒枕

    ?

      宋、金時小瓷枕廣為流行,有最簡單的長方形,亦有動物造型的,如虎形枕,及狀似如意云狀,取其吉祥意的如意枕,本件嬰兒枕為其中造型較為繁復者。宋代嬰兒紋樣極為流行,傳世宋瓷中,北方青瓷系、景德鎮(zhèn)影青瓷、技法繁雜的磁州窯系以及本件所屬的定窯系,均可見以嬰兒或孩童嬉戲為紋樣的作品。

      

      定窯,在今河北曲陽縣,古名定州,故名定窯。白釉色泛黃呈牙色,裝飾技法有淺劃、深刻、模印等,題材亦豐,尤以劃法技法靈巧熟練,線條流暢,作品生動活潑。

      

      瓷枕造形采嬰兒側臥于榻上,頭微揚、寬額、身碩、雙手交叉為枕,兩腳彎曲交迭,狀極悠閑。左手執(zhí)一狀似彩球童玩,絲帶貫穿,上下以蝴蝶結飾固定。嬰兒臉部交待清晰寫實,模樣雅稚可人,衣飾以今日用語應是:身著長袍,外加背心,長褲,布鞋。背心前襟飾錢形紋,后背劃牡丹,長袍下裳印圓形團花,衣袖長褲無紋飾,顯示以不同布料縫制而成。榻周開光,印有龍紋,底平無釉,刻乾隆御制詩。

      

      院藏同型嬰兒枕兩件,北京故宮亦有一件,三件造型一致,均以模印成型,除在細部紋飾技法、紋樣、部位及尺寸略有差異外,在面貌、衣飾皺褶幾乎一致,想當時應有一共同樣本,提供模制。

    ?

      北魏太和元年/釋迦牟尼佛坐像/青銅鍍金

    ?

      尊像和臺座合鑄而成,背光另鑄。青銅胎質致密,鍍金厚且與胎連接緊密,金色黃帶赤,作工精良。

      

      發(fā)作大渦紋,臉形長圓,若袒右肩僧祇支,外披大衣、右肩露出衣角,和炳靈寺一六九窟建弘元年(420)阿彌陀佛主尊類似,但是本尊大衣衣緣在胸前曲折翻轉,和右肩大衣連接成弧,衣褶似火焰開叉揚起,氣勢雄壯,表現太和時期的特殊風格,體積雖小,和云岡第二十窟的主尊(460年左右)風格幾近。

      

      單尊造像中,藤井有鄰館藏太安元年(445)石造佛坐像已表現類似風格,且不乏其例,如太安三年(457)釋迦坐像及大阪市立美術館藏天安元年(466)佛坐像。因此石雕較金銅佛早出現太和風格。

      

      臺座兩層,上層為須彌座,仰覆蓮瓣,臺側飾以唐草文,座前兩立雕獅子,回首轉身,姿態(tài)威武。下層方形座,開波浪狀門,兩側均雕供養(yǎng)人,上排唐草文連環(huán)成排,臺座雕刻精致。

      

      背光外圈U形火焰紋熊熊圍繞,和主尊氣勢相映,益增雄渾氣勢,是太和新樣式,內圈四佛和頭光中的二佛一起共同形成七佛。

      

      背光后面亦雕刻精巧,分為三層,上層中央塔形內釋迦和多寶佛并坐。塔外左右兩側文殊持如意和拿麈尾的維摩相對而談,表現維摩詰經文殊問疾品的場面,中層中央釋迦在鹿野苑初轉法輪,兩側各兩比丘跪坐、菩薩脅侍,下層中央誕生佛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左側摩耶夫人攀樹而立,太子自右脅誕生,右側龍王浴佛,帝釋天和梵天兩旁跪坐,下層最外側兩長方形榜題,現字跡已不清。背光不僅內容豐富且構圖安排秩序井然,場景緊湊,無疑是五世紀太和期的精品。

    ?

      清/玉羅漢山子

      

      清代蘇州、揚州等商業(yè)大城中的達官貴人,喜好收購玉器。究其緣由,固然有個人喜好或附庸風雅的因素存在,但也常常是為了要入貢,以討好愛玉的皇帝。因此,雖然“新樣”玉器的盛行,是受到蘇、揚玉市的導向,但是乾隆皇帝表露排斥的態(tài)度后,當地玉工還是會受到影響而改弦更張。由乾隆晚期的御制詩可知,當時民間玉作坊的“新樣”減少了,取而代之的是“玉圖”的盛行。姑且不論“新樣”風潮是否真的消褪,但從清高宗評論玉圖“有雅趣可玩”看來,他頗能接受這個新的轉變。

      

      所謂“玉圖”,從字面上就可以了解它和繪畫有所關聯。這類玉器大多是插屏、筆筒或山子的形式,通常選擇山水名勝或文人掌故為主題,呈現一種較為清靜雅致的韻味。由于“玉圖”獲得皇帝的認同,以致幾件大形玉山子制作時,皆有宮廷畫家特別參與繪制藍圖。玉在當時成為一種統(tǒng)合性的藝術媒介。

      

      本件作品為青色閃玉質。形如山壁洞窟,洞口邊立一老樹,十六羅漢中的租查巴納塔嘎尊者倚樹而坐,壽眉,長耳,食、中二指并出,面露微笑,似有所悟,形貌生動。山子的布局和巖面上所刻清高宗御制文《收錄于﹝清高宗御制詩文全集﹞文初集二九卷二頁》,皆與浙江“圣因寺”所藏,傳為貫休所繪之羅漢畫軸相同。這件玉山子是研究清中期玉器與繪畫關系,極具意義的一件作品。

    ?

    戰(zhàn)國/龍形佩(一對)

    ?

      青綠玉,局部灰黑斑;器表多薄沁一層灰白斑。雕作一對盤旋繞轉,氣勢矯健的大龍。雖然體積甚大,但以絲線穿系之,仍十分平衡。兩面花紋相同。卷鼻與長鬣分別向前后伸展,下頦作圓弧形,龍口上下顎以分,腮邊刻飾雕有斜格紋的盾形圖案;似蛇的體軀,又附加各式卷勾;龍體上滿雕谷紋,谷粒多排列成行,卷勾上常雕有毛束紋。為典型的戰(zhàn)國風格。

    ?

      考古出土以及流散或傳世的,成對戰(zhàn)國玉龍形佩為數甚豐,但鮮有尺寸如此長大,而品相端莊,雕工精致的佳品。這應為當時最高級的貴族,始能擁有的,象征身份的玉佩。

    [來源:中國日報] [作者:商艷青] [編輯:李昕昕]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jié)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fā)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