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利收碗哥”:
勤工儉學支撐學業(yè)
為了親眼印證陳文原的收碗“無影手”,記者在福建農林大學第十一餐廳的餐具回放處窗口前找到了陳文原。
餐廳管理員說,這個餐廳是學校最大的一個,每天有四五千名學生在此用餐。只要沒有課程影響,陳文原每天中午11點半至1點,下午5點至6點,都會站在這個窗口負責回收餐具。
陳文原說,我無法不快。每個學生至少有一個餐盤,3到6個碗盤,還有一些筷子和勺子,每次要在兩小時左右收拾近2萬個餐具。在人流高峰期動作稍慢餐具就會堆積如山。
陳文原練出“無影手”非一朝一夕。他說,每年的寒暑假,他都會到一些服裝廠去打工。“廠里都是計件工作的,包裝一件衣服是0.12元,我一天可以裝1000件衣服,這樣就可以掙到100多元。有一次為了趕工,我連續(xù)做了三天三夜沒睡覺。”
在家鄉(xiāng)泉州永春縣仙甲鎮(zhèn),父親生意好時一天能掙三四十元,母親做一些采茶等零工,哥哥在一家鞋廠打工收入也不高。想到父母的身體也不好,上大學后,陳文原不想再給家里添負擔,靠國家的助學貸款和自己勤工儉學讀書。入學三年來,他從沒有向家里伸手要過錢。
如今,陳文原在福建農林大學打兩份工,一份做宿舍的保潔,一份在食堂做收碗工。“兩份工的收入加起來有500多元,平時的午飯和晚飯都是食堂免費提供,我一個月下來可以省下近300元。”陳文原說,“再加上假期做一些家教、促銷員等工作,靠著這些錢來還自己的助學貸款。”而作為一名貧困生,學校每個月為他提供250元的生活補助,“從今年起,他把這個名額讓給了同學,現(xiàn)在完全依靠勤工儉學支撐學業(yè)。”陳文原的班主任劉斌說。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