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6月4日消息(記者 陳新衛)近幾年高考常出現這樣的情況,比如兩名平時學習成績相差無幾的考生,因為心態的調整及應試技巧的掌握不同,往往在高考時相差數十分乃至上百分。如何才能成為一名考試高手,如何才能考出最佳狀態,如何克服考前焦慮,考場上遇到難題的應答技巧是什么?這些都是考生在應試時需要注意的問題。心理學專家和省、市一線高三教師強調:平和的心態,扎實的基礎,冷靜作答,是決勝高考的關鍵。
與高考同步:調整臨戰狀態
省中小學心理健康協會常務副會長張開基認為,與高考同步調整好自己的臨戰狀態并不意味著打亂考生的作息習慣,只是讓考生根據高考的時間表調整好自己的作息時間和復習時間,如上午考語文、下午考數學,考生就對應地上午復習語文、下午復習數學,保持自己在高考對應科目的解題興奮度和思維度,盡快適應高考氛圍。
張開基強調,心理學研究表明,良好的自信能提高高考成績,是考生考前備考及最佳應考的基礎。而考前三天,考生的知識儲備基本上處于飽和狀態,因此,建議考生不要再盲目做題,而是要學會洞察自己的心理狀態,及時了解自己是否做好了足夠的心理準備。建議考生最好做個備考計劃,鞏固基礎知識。最后三天,既不要太緊張又不能太松懈;文科生主要側重回顧政治、歷史、地理等需要強化記憶的知識點,理科生則側重記憶各種公式,回顧典型實驗、典型習題的通法通解。在考前一天,要仔細檢查自己的考試裝備,不要漏掉任何與考試有關的物品,尤其是準考證和身份證要備好。考前的一個晚上最好不要再看書,可聽聽輕音樂或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放松一下心態。
復習策略:重課本重聯想
海南僑中副校長王繼源指出,最后3天的復習策略“貴精不貴多”,考生要做到“少做題、多反思,重課本、重基礎,抓規律、重聯想” 。
所謂“少做題、多反思”,就是要求考生不要再大量做題,多查看近期的模擬或測試題的錯題集,反思自己“錯”在哪里,查漏補缺,梳理所學過的知識點,在大腦中形成網絡與鏈接,以便在考試時做到提取順利。
“重課本、重基礎”,因為高考的基礎題型占大部分,考生的備考策略也要相應調整,由難轉易,強調對教材、基礎知識、重點概念、典型實驗的理解和掌握,這就需要考生要回歸課本和教材,“溫故而知新”,牢記一些基本定理、公式的正確書寫方法,達到“積少成多,量變成質變”的效果。
“抓規律、重聯想”,要求考生在梳理自己的知識點時,采取記目錄的方法回顧書中的知識點,要在大腦中形成網絡與鏈接,抓住所學知識點、以及模塊間、學科間的橫向與縱向的聯系,多聯想、多思考,總結出相關知識點和相關模塊間的規律。
另外,考生在考前千萬不能超強度或“開夜車” ,這樣不僅容易自己營造緊張的氣氛,增加心理壓力,而且也不利于考生備考信心的樹立。
先易后難每分必爭
省市重點高中一線名師指出,高考的應試技巧必須遵循先易后難的策略,可以不按順序做題,但一定要自己會做的題都拿分或少丟分,再考慮提高解題速度或分步解答高難度的題型,力爭做到每分必爭,絕不輕易空白不答。
例如語文,海南僑中語文教研組長高居賢建議,考前最后兩天可抓一些見效快,能在短期內提高成績的內容加以強化,如默寫等。默寫不能出錯,否則只能是零分。文言文要從實詞和虛詞入手,對于課本上加注的小字要特別重視;古詩詞鑒賞要善于把握作者的情感,答題要抓住要點精煉答題;作文的素材要新穎不能人云亦云、千篇一律,審題要抓住主干,善于用鮮活的思想,獨特的見解,充實自己的寫作思想,用自己最擅長的文體來表達。
理科的解題要根據分值來科學分配答題時間,一般而言,如果卷面分100分,2分的題答題時間要控制在2分鐘之內,10分的題答題不要超過10分鐘,以此類推。碰到素材新穎或一時沒有解題思路的難題,在仔細審完題后仍無答題思路的大膽跳過,不要糾纏。
文科的答題要注重簡明扼要,最好能列出一、二、三的答題要點,切忌堆砌答案,因為高考評卷根據答題要點給分,答不中要點即使答得再多也不會拿分。其中,政治學科要避免觀點與材料兩對立的現象出現,特別是有辯證關系的問題,千萬不能出現錯誤的觀點,避免張冠李戴,尤其是要注意答題的邏輯性,提煉觀點多角度作答。歷史學科要注重用政治的觀點解答歷史問題,要注意古今中外歷史的關聯、前因后果,對同類知識要善于總結歸納,答題要注重史論結合。地理學科要善于聯想,提高從表格或圖形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另外,地理答案不要寫廢話,要盡量把關鍵點分門別類地呈現出來,盡量避免表述不清或錯別字出現。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