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您當前的位置 : 國際新聞>

    歐債“債火”下一站 意大利?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1-07-13 10:10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歐債危機就像一個反復發作的病人,折騰得整個世界都不得安寧。近日,歐債這出懸疑驚悚大戲再次震驚了全球市場,不過這次的主角臨時換成了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意大利。意大利儼然已成為繼希臘、愛爾蘭、葡萄牙、西班牙之后又一個將要感染債務危機的國家,有分析人士表示,意大利一旦爆發債務危機,或將導致歐元區瓦解。

      6月10日,希臘財長帕帕康斯坦季努(中)在雅典向媒體介紹希臘政府即將出臺的新的緊縮措施。為應對嚴重的債務危機,希臘政府將進一步增加稅收、削減工資、加快私有化進程。新華社發(馬里奧斯·羅洛斯攝)?

      希臘日前獲得資金援助,葡萄牙和西班牙也沒有傳出更壞消息,歐債危機本來似乎出現喘息之機。然而,市場近日突然聚焦意大利主權債務風險,意股市連續兩個交易日暴跌,導致歐洲乃至全球金融市場出現明顯震蕩。

      歐洲高級官員們11日緊急開會討論二次援助希臘的方案,歐美媒體分析說,希臘危機不消反漲的勢頭正在惡化歐元區經濟前景,眼下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意大利正在跳過其他歐元區成員國,成為下一個債務危機的“火藥桶”。來自歐洲央行的消息說,歐元區救助基金規模可能要擴大一倍,至1.5萬億歐元,如果消息確鑿,早前歐盟關于“歐債危機與龐大歐盟經濟總量相比只是小問題”的說法,只能被看作是一句安慰市場的話了。

      周一歐股和美股主要指數均有下跌,截至11日北京時間23時,英法德三大股指分別下跌1.31%、2.89%、2.63%,意大利、希臘股市分別下跌4.36%、2.58%;美股也大幅低開,道指開盤大跌超百點。歐盟“一把手”,歐洲理事會主席范龍佩11日召集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以及歐元集團主席容克等高級官員在布魯塞爾緊急磋商二次援助希臘的方案。英國《金融時報》11日說,有參與談判的歐盟官員向媒體透露,歐盟眼下已經被逼急了,甚至不惜允許希臘部分國債違約以促成各方達成救援方案。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執行董事會8日批準發放一筆約32億歐元的貸款,以幫助希臘償付本月到期債務,并實現經濟在2012年向前發展。路透社11日說,IMF新任總裁拉加德表示,債務負擔沉重的希臘已取得進展,但離“喘口氣,休息一下”還差得遠。拉加德說,由于仍然需要實施大量重要結構性改革,因此希臘依然要面對重大政策挑戰。其中最關鍵的是持續的財政調整,避免國家財政赤字始終處于無法維持的高水準。此外,希臘必須加速進行提高生產力的改革,否則經濟復蘇始終是一句空話。報道也同時援引市場分析人士的話說,要按照IMF和歐盟的要求,讓希臘的民營部門負擔300億歐元的還債目標,希望不大。

      IMF迄今已經向希臘撥出174億歐元的貸款金額,不過,彭博社11日分析說,市場擔心這筆錢加上歐盟援助,只能讓希臘眼下殘局維持到2014年。德國《商報》11日報道說,德國當地的多家銀行在當天已經開始拋售希臘主權債券。雖然各大銀行拋售都在低調進行中,但據估算,德國金融業已削減的希臘債務敞口規模在1/3到一半之間。

      歐債危機如果進一步惡化將不可遏制,如需救助需輸血千億歐元。

      正當歐元區還在為希臘主權債務問題焦頭爛額之時,一場更大的風暴正在亞平寧半島悄悄醞釀。上周,穆迪下調希臘以及葡萄牙債務評級,并表示在秋季之前作出是否下調意大利評級的決定;受此影響12日歐盟緊急磋商歐債危機應對方案,意大利“危機”成為會議三大探討主題之一。

      由于意大利是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一直被認為是“大到救不了”,市場普遍擔心,該國一旦爆發債務危機,或將導致歐元區瓦解。一時間,意大利成為眾矢之的。受此影響,意大利股市連續兩個交易日暴跌,并導致歐洲乃至全球金融市場引發明顯震蕩。為了防范意大利引發金融動蕩,有消息稱,歐元區救助基金規模可能要擴大一倍,至1.5萬億歐元。

      意大利債務纏身難自救

      自從歐債危機爆發以來,希臘、愛爾蘭一直就處于風暴眼位置,緊隨其后的當屬西班牙和葡萄牙。然而,意大利這個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的債務問題卻提前引爆,成為最有可能陷入危機的“火藥桶”。

      為了應對新的緊張局勢,歐洲理事會主席范龍佩11日召集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以及歐元集團主席容克等高級官員在布魯塞爾緊急磋商二次援助希臘的方案。有參與談判的歐盟官員向媒體透露,歐盟眼下已經被逼急了,甚至不惜允許希臘部分國債違約以促成各方達成救援方案,從而避免危機傳導到意大利。

      截止目前,意大利基準1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已經上漲至5.88%,與同期德國國債收益率之差擴大至330個基點的新高。而意大利5年期信貸違約掉期(CDS)指數也上升25個基點,至325點的紀錄高位。

      標準普爾本月初表示,盡管意大利提出新的減赤計劃,但由于經濟前景疲弱,該國仍面臨債務風險。該國在未來24個月中主權評級遭遇下調的可能性為三分之一;上周,穆迪也表示在秋季之前作出是否下調意大利評級的決定;美林銀行也加入唱衰意大利的行列之中。

      由于投資者擔心歐洲主權債務危機風險外溢至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國,歐洲主要股市11日普遍暴跌,多數資金都流向收益性和安全性更高的資產。

      當天,意大利米蘭MIB指數收盤時比前一交易日下跌754.69點,跌幅達3.96%;西班牙IBEX35指數下跌267.60點,跌幅達2.69%。歐洲其他主要股市情況也不妙,法國巴黎股市CAC40股指跌幅達2.71%,德國法蘭克福股市DAX30指數跌幅達2.33%,英國倫敦《金融時報》100種股票平均價格指數跌幅為1.03%,葡萄牙PSI20指數跌幅達4.28%。

      歐元兌美元匯率也大幅下挫,并一度跌至1比1.4042的水平,盤中跌幅超過1%。有分析人士表示,如果意大利被迫接受援助,將引發投資者大量拋售歐元資產。

      法國興業銀行投資主管樊尚·謝里奧說,交易市場上彌漫著不信任的氛圍,交易員拋售有風險的資產。在歐洲,資金都流向瑞士法郎、黃金和德國債券。

      歐洲債券市場氣氛也非常緊張,投資者都在盤算各國的償還能力。西班牙和意大利10年期國債收益率分別沖高至6%和5.5%,創下歐元問世以來最高水平。從中長期來看,這樣的收益率是不可持續的,它將使這些國家的償還能力遭到質疑。

      受到歐債危機可能擴散的影響,港股等亞太股市周一尾盤跳水,歐洲股市和美股指數期貨紛紛大跌1%左右。紐約油價盤中下挫超過1%。歐元兌美元匯價則一度大跌近1%。

      歐洲理事會主席范龍佩上周末的緊急呼吁,令全球投資人的神經再度緊繃。范龍佩的發言人上周日透露,應主席的呼吁,原定于周一舉行的一次例行高官會議將被臨時擴大,包括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歐元集團主席容克以及歐盟經濟事務專員雷恩在內的重要官員也將出席。

      據悉,上述會議將在原先安排的歐元區17國財長會議前夕舉行。在此次財長會議上,各方將商討如何確保民間部門投資者參與第二輪的希臘援助計劃,并會涉及91家歐洲銀行壓力測試的結果。

      盡管范龍佩的發言人強調,周一的會議“是一場協調會議,而非危機會議”,并稱意大利問題不在會議議程上,但考慮到該國國內金融局勢近日急劇惡化,外界仍認定意大利將是這次緊急會議的頭號議題,而一些官方消息人士也對此予以了證實。

      作為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意大利的債務形勢近日陡然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鑒于該國經濟增長疲軟、債務高企且政局產生變數,市場對于該國可能被傳染“希臘病”的憂慮顯著升溫。

      上周五,意大利股市債市雙雙暴跌。在銀行股拖累下,意大利股市當天重挫3.5%,創下近五個月來最大跌幅。投資人擔心,持有大量本國國債的意大利銀行業可能蒙受較大損失。而在債市,對償債能力的疑慮明顯推高了意大利的舉債成本,該國國債收益率較可比德國國債的收益率溢價達到歷史新高。

      考慮到市場短期波動劇烈,意大利金融監管部門上周末召開緊急會議,并隨即出臺措施限制股市賣空行為。

      而鑒于意大利在歐元區的重要性,歐盟當局也不敢輕視。“我們不能再接受更多類似的‘黑色星期五’,”歐洲央行的一位高官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坦言。他表示,當局對意大利的局勢“非常擔憂”。

    意大利經濟形勢惡化 美歐股市慘遇“黑色星期一”

      歐洲債務危機的陰影11日再次籠罩全球金融市場,特別是意大利的經濟形勢惡化,令外界對該國的擔憂急劇上升。受此影響,美歐股市慘遇“黑色星期一”。

      這次全球股市暴跌的“導火索”——意大利的股市11日繼續重挫,主要股指米蘭富時MIB指數當天竟然比前一交易日狂瀉4%。持續的暴跌已經令該國企業和投資者損失慘重。意大利金融監管機構11日推行的預防投機行為規定未見明顯效果。

      與此同時,意大利10年期國債收益率達到5.28%,創下近10年來的最高水平。外界普遍擔憂,這會給目前意大利吃緊的債務狀況“雪上加霜”。

      意大利作為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在歐洲經濟中具有重要地位,對市場造成的沖擊力遠非希臘等國可比。盡管歐洲理事會主席范龍佩否認,但歐盟官員11日透露,“救助意大利”的計劃已經“列入議程”。

      近期,在歐盟第二輪援助希臘計劃呼之欲出之際,國際評級機構多次警告,假如歐盟以債務延期為基礎制定第二輪援助方案,則將視希臘為“選擇性違約”。7月5日,穆迪突又調轉“槍口”對準葡萄牙。評級機構對歐元區狂轟濫炸貌似突然,實則具有其內在邏輯性,同時反映出歐債危機正在不斷擴散,“多米諾骨牌”大有接連倒下之勢。

      評級機構本輪下調歐元區成員國評級,禍起歐盟正在緊鑼密鼓商討的第二輪援助希臘方案。7月2日,歐元區成員國財長會決定,向希臘發放下一筆總額為120億歐元的援助貸款。更重要的是,會議宣布,各方正針對第二輪援助希臘方案進行磋商。法國等歐元區核心成員國銀行業已表示,自愿延長希臘債券期限。

      上述消息本可讓希臘松一口氣,憑借7月到手的120億歐元援款及新一輪援助,有望安全渡過7月和9月兩波償債高峰期。然而,評級機構并不買賬。標普立即警告稱,假如歐盟以債務延期為基礎制定第二輪援助方案,則該機構將視其為“選擇性違約”。

      可以預見,假如希臘最終得以進行債務“軟重組”,無論采取何種方式,均將被評級機構認定為實質性債務違約。一方面,這將大幅提高歐元區外圍成員國國債收益率,使愛爾蘭、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國融資更加艱難;另一方面,屆時這些捉襟見肘的國家步希臘后塵,同樣尋求新一輪援助,甚至要求效仿希臘進行債務軟重組的可能性極大。正因如此,穆迪宣布,鑒于葡萄牙未來很可能需要第二輪資金援助,將該國政府長期債券評級由Baa1降至垃圾級。

      新華網北京7月12日電(記者謝鵬 金旼旼 許多)有人形容,歐洲大陸再次成為世界經濟領域“復活的地震帶”。

      希臘日前獲得資金援助,葡萄牙和西班牙也沒有傳出更壞消息,歐債危機本來似乎出現喘息之機。然而,市場近日突然聚焦意大利主權債務風險,意股市連續兩個交易日暴跌,導致歐洲乃至全球金融市場出現明顯震蕩。

      金融震蕩

      由于投資者擔心歐債風險進一步蔓延至意大利、西班牙等經濟規模更大的歐元區國家,部分市場上周已現震蕩苗頭。

      意大利銀行股領先跳水。本周開市,這一趨勢延續并蔓延至大盤。米蘭MIB指數11日下跌754.69點,跌幅達3.96%。同日,西班牙IBEX35指數下跌267.60點,跌幅達2.69%。葡萄牙PSI20指數也下跌4.28%。同樣,歐洲的倫敦、巴黎和法蘭克福三大股市也應聲下跌。

      【英國《金融時報》7月4日文章】題:美國與歐洲一起沉沒(作者該報國際事務首席評論員吉迪恩·拉赫曼)

      在華盛頓,人們在討論債務限額;在布魯塞爾,人們面對著債務深淵。但是,根本問題是相同的:美國和歐盟的公共財政都失去了控制,政治體制存在嚴重的機能障礙,以致無法解決問題。美國和歐洲同乘著一條正在下沉的船。

      美國和歐盟的債務爭論過于以自我為中心,過于大張旗鼓,竟然沒有人發現兩者之間存在關聯。然而,這種關聯使之成為了西方的普遍危機,而關聯應該是顯而易見的。

      大西洋兩岸的形勢都表明,危機前的經濟增長主要是由不可持續且十分危險的信貸繁榮推動的。在美國,處于危機中心的是房產業主;在歐洲,則是利用低利率無休止借貸的希臘和意大利等國家。

      意大利或將成為歐元區債務危機的最后戰場

      近日,金融時報發表紐約大學金融學愛德華教授與一位金融機構創始人就歐元區債務危機問題共同撰寫的文章,現將有關內容摘編如下:

      近兩年一些歐洲國家的經濟衰退導致金融界對歐洲南部幾個外圍國家的健康狀況進行系統性評估,隨后是投資評級大幅下挫,這些國家的國債利息飆升。在歐盟、歐洲央行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繼續提供援救方案之際,很多人正在尋找下一個將遭受金融襲擊的國家,甚至在揣測歐元本身能否生存。一些分析師認為,西班牙是歐元的最后一個堡壘。

      我們不這樣認為。我們認為,歐元的最后一戰將在風景如畫的意大利海濱展開。意大利將為歐元生死存亡起到關鍵作用。

      多數歐洲政客非常希望救助計劃能夠恢復信心,但這一夢想很可能破滅,因為下一張多米諾骨牌――西班牙正受到償付能力分析的嚴密審查。西班牙的未償付國債規模幾乎是希臘的兩倍,該國有著眾所周知的弱點――即經濟死氣沉沉,失業率超過20%,房地產市場毀滅性崩盤以及由此導致的銀行業危機。即便實力更強的歐元區伙伴國、西班牙央行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做出的總債務假設不斷上升,但對西班牙進行紓困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可控的。

      事實上意大利形勢最為嚴峻。該國的未償付主權債務高得多,達到近2萬億美元,超過其它任何一個面臨問題的政府。盡管從根本上說,歐元的生存將取決于政治利益能否實現,但我們覺得,歐元的金融市場“戰役”將圍繞意大利的困境展開。該國的債務如果添加到歐盟和IMF本已十分沉重的負擔上,可能會導致歐元將崩潰。

    近日,金融時報發表紐約大學金融學愛德華教授與一位金融機構創始人就歐元區債務危機問題共同撰寫的文章,現將有關內容摘編如下:

    近兩年一些歐洲國家的經濟衰退導致金融界對歐洲南部幾個外圍國家的健康狀況進行系統性評估,隨后是投資評級大幅下挫,這些國家的國債利息飆升。在歐盟、歐洲央行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繼續提供援救方案之際,很多人正在尋找下一個將遭受金融襲擊的國家,甚至在揣測歐元本身能否生存。一些分析師認為,西班牙是歐元的最后一個堡壘。

    我們不這樣認為。我們認為,歐元的最后一戰將在風景如畫的意大利海濱展開。意大利將為歐元生死存亡起到關鍵作用。

    多數歐洲政客非常希望救助計劃能夠恢復信心,但這一夢想很可能破滅,因為下一張多米諾骨牌――西班牙正受到償付能力分析的嚴密審查。西班牙的未償付國債規模幾乎是希臘的兩倍,該國有著眾所周知的弱點――即經濟死氣沉沉,失業率超過20%,房地產市場毀滅性崩盤以及由此導致的銀行業危機。即便實力更強的歐元區伙伴國、西班牙央行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做出的總債務假設不斷上升,但對西班牙進行紓困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可控的。

    事實上意大利形勢最為嚴峻。該國的未償付主權債務高得多,達到近2萬億美元,超過其它任何一個面臨問題的政府。盡管從根本上說,歐元的生存將取決于政治利益能否實現,但我們覺得,歐元的金融市場“戰役”將圍繞意大利的困境展開。該國的債務如果添加到歐盟和IMF本已十分沉重的負擔上,可能會導致歐元將崩潰。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7月4日發表題為《向歐元告別?》的文章:

      截至2010年末,主要源于德國央行的歐洲央行貸款總數為3400億歐元。這一數字包括了過去3年來為解決愛爾蘭資本外逃問題提供的總數達1300億歐元的信貸。歐洲央行的援助計劃,讓歐元區外圍國家人民得以繼續享受超出其支付能力的優渥生活,手握重金的資產持有者則可以把財富轉移到其他地方。這一政策持續實施的空間已經快要告罄了。

      “告急的不是歐元,而是個別歐洲國家的公共財政。”最近,這樣的說法聽得人耳朵都起老繭了,但事實并非如此。歐元本身正面臨威脅,因為陷入危機的國家近年來一直在迫使歐洲央行開足馬力印歐元。

      “歐豬國家”(PIGS-葡萄牙、愛爾蘭、希臘及西班牙)商業銀行90%左右的再融資債務是經各自國家央行點頭的,發債的目的是從其他歐元區國家購買商品和資產凈流入。歐元區內部再融資貸款總量的三分之二來自“歐豬國家”,而它們的GDP只占歐元區的18%。事實上,這四個國家過去3年來經常項目赤字的88%,是通過歐元體系內部的信貸擴張融資的。

      歐元區信貸擴張政策難以為繼

      截至2010年末,主要源于德國央行的歐洲央行貸款總數為3400億歐元。這一數字包括了過去3年來為解決愛爾蘭資本外逃問題提供的總數達1300億歐元的信貸。歐洲央行的援助計劃,讓歐元區外圍國家人民得以繼續享受超出其支付能力的優渥生活,手握重金的資產持有者則可以把財富轉移到其他地方。

      這一政策持續實施的空間已經快要告罄了。因為從“歐豬國家”流向歐元區核心國的歐洲央行貨幣流,正在擠出通過在這些核心國家進行的再融資操作所創造的貨幣。這一狀況已持續了3年,如果再持續2年,那德國的再融資貸款存量將消耗殆盡。

      事實上,德意志銀行已經停止參與再融資活動。如果德資銀行退出再融資業務,那歐洲央行將失去其向來通過利率政策對德國經濟的直接控制。主要再融資利率將因此變為外圍國家從中心國家獲得歐洲央行貨幣(以用于在歐洲中心進行購買行動)的利率,而這筆貨幣最終將成為歐元區內所有流通貨幣的源泉。

      “歐豬國家”巨大的經常項目赤字——還有和尤其是愛爾蘭的資本大逃亡——在沒有歐洲央行融資的情況下是不可能出現的。沒有“歐豬國家”央行所創造的超出國內流通要求的過剩貨幣,貿易赤字也無法持續,它們的商業銀行也無法支撐資產價格(通常就是各自的國債)。

      去年,由于歐洲央行已沒有工具能防止歐洲受困銀行帶來一場金融危機,歐洲各國達成了后續融資協議。從2013年開始,歐洲穩定機制(European Stability Mechanism )將承擔這一責任。這或許紓解了一些壓力,但只是把問題從歐洲央行援助基金轉移到了歐元區國家身上。這個機制必將嚴重拖累歐洲,因為援助貸款持續時間越長,“歐豬國家”的經常項目赤字問題就越頑固,它們也會積累更多外部債務。最終,這些債務將無法持續。

    ?

      6月29日,在成千上萬示威者重重包圍下,希臘國會通過新的開支縮減方案,以求滿足歐元區各國資金救助的條件。那么,希臘是怎么淪落到這等地步的?這為歐元區的前景提供了何種啟示呢?

      希臘債務危機的罪魁禍首是無能的經濟、財政政策。在歐元區諸國中,希臘的經濟基礎本來就比較薄弱,工業制造業落后,旅游、船運、僑匯是國民經濟三大支柱。2009年,希臘的經濟自由度排在世界第81位,在歐洲僅高于波蘭。同時,希臘的行政機構效率低下,政治、經濟領域的腐敗比較嚴重,提高了經濟運行成本,進一步削弱了全球競爭力,落后于歐元區其他國家。雖如此,可希臘人的生活水平卻一點也不輸給富有的鄰國,與歐洲其他國家一樣享受著“奢華”的高福利生活。2010年希臘的人類發展指數處在世界第22位,甚至高于盧森堡和英國等國。

      可惜,烈火烹油,終不長久,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襲來,主要產業受國外影響很大的希臘經濟開始陷入困境。希臘國內失業率不斷攀升,到2011年3月已經達到16.2%,較2009年上升57.28%,其中青年人的失業率達到了觸目驚心的36.1%。過度消費的惡果也開始顯現,作為這些年過度借貸的一個表現,2009年上半年,希臘的債務與儲蓄的比例超過了100%。從某種程度上說,希臘人是寅吃卯糧,透支了未來的經濟前景。禍不單行,就在此時,逃稅猖獗狀況下的薄弱財政能力也被暴露出來。2009年10月的大選中,社會黨新政府上臺,發現前政府為滿足歐元區財政紀律,掩蓋巨額財政赤字,希臘經濟的最后一塊遮羞布被扯下。新政府預計,當年預算赤字占GDP的比例為15.4%而不是前政府提出的6%到8%,為歐盟最高。此消息一出,國際投資者對希臘經濟的信心跌到了谷底。希臘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融資成本因此飆升,拆東墻補西墻的把戲終于玩不下去了,只好向歐元區伸出了求援之手。

    ?

      美元與歐元之間的關系,更多反映的是兩個經濟主體基本面的變化。從這個角度看,長期弱勢的美元與長期受到主權債務危機影響的歐元之間的“比丑”,在未來較長時間內仍有望延續。

      自次貸危機爆發以來,作為全球三大貨幣中的兩個,投資者對于美元與歐元的信賴度就開始發生實質性改變。次貸危機爆發后疲弱的經濟基本面、美聯儲至今尚未結束的注水行動以及非常規的寬松貨幣政策,使得美元指數從2009年年初最高的90點附近,一路下跌至今年5月初最低的72.70點。而歐元方面,盡管次貸危機爆發時歐洲央行的救市行動尚能夠令投資者容忍,但歐元區內部各國財政和經濟的復雜性,卻蓄積出多個國家的嚴重債務危機。從貨幣基本面的角度而言,美元與歐元之間的匯率平衡完全可以歸結為兩個難兄難弟之間的“雙熊會”。

      回顧2009年以來美元與歐元在國際外匯市場上的表現,每一次美聯儲寬松貨幣政策的變化、歐洲債務危機的演變,以及各自實體經濟元氣的修復,毫無例外地都能牽動全球投資者的神經。而對于投資者來說,他們所期待的,只是希望事情不會“更壞”。因此,從各自在國際外匯市場上的匯率表現來看,基本面的狀況似乎更起到決定性作用。可以說,美元與歐元之間一直是在進行一場“比丑”表演。

    ?歐債危機表征是經濟,實質是政治問題

      石田護(日本伊藤忠商事理事):理解歐債危機,也要從全球來看。勞動力成本較低的新興工業化國家(又稱半發達國家)超越勞動力成本較高的發達國家,這一歷史不斷重復。發達國家不僅受到來自新興工業化國家的威脅,其自身還存在內需不足及因出口競爭力下降造成的外需疲軟等問題。在歐元區內,財政健全的德國與陷入債務危機的希臘及西班牙等國唇齒相依。一旦希臘國債違約,不僅西班牙及意大利等國的國債信用可能被調為垃圾級,持有希臘國債的其他歐洲銀行信用也將受到牽連。最嚴重的后果可能導致目前第二大國際通用貨幣——歐元的信用度遭到質疑。

      馬凱碩(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院長):所有歐元區國家共同使用一種貨幣,但又有著各自不同的國家財政預算。一個國家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必須并行不悖,而歐元區國家不允許有很大的預算赤字。遺憾的是,法國和德國首先破壞了這個規定,他們的預算赤字超過了3%,這對其他歐元區國家造成了不好的示范效應,這也是歐元區國家的預算赤字越來越大的原因。

      劉迪(日本早稻田大學學者):這次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反映出歐元金融貨幣功能統合與財政政策分權之間的矛盾。本來,歐元區內希臘等國債務規模并非巨大,如與歐元區GDP相比,其數額微不足道,因此有人說,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是一場“杯中風暴”。但是,為何這“杯中風暴”持續發展并釀成軒然大波?這其中主要還在于其歐元圈內政治主導力量缺失。

      鄭永年(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歐盟的層級高于主權體,卻不是一個主權政府,在涉及各成員國利益的問題上,很難達成一致。一旦歐盟做出一個決定,歐元區的單個國家,無論是大國還是小國,又都不能改變,這事實上就削弱了德國、法國等國的領導能力,阻礙了歐洲主要國家扮演領導角色。

      劉迪:危機的表征雖是經濟問題,實際卻反映出歐洲一體化進程中政治與經濟發展的失衡。其實歐洲人很早就懂得,“沒有政治統一,就沒有貨幣統一”,但現實是,歐盟貨幣統合走在政治統合之前,歐洲政治依然停留在民族國家框架內踏步不前。面對這次危機,盡管德國經濟界認為應該對希臘等國家施援,但德國民意拒絕。這讓人們懷疑歐元區是否已經失去歐盟創建之初的那種緊迫感。歐盟建設來自歐洲久遠的理想,同時也來自兩次世界大戰的慘烈教訓,因此,創立者均有推進歐洲聯邦的使命感、緊迫感。冷戰之后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歐盟內部各國民族主義情緒高漲,這種力量嚴重消磨歐盟建設動力。在這種內部環境下,德、法兩國政治家是不愿為解救這次危機犧牲個人政治生命的。(《環球時報》)

    歐洲國家福利太好 政府太弱?

      鄭永年:歐元區國家是建立在民主制度上的福利國家,民主政體搞福利“過了頭”是重大原因。西方政府要贏得選票主要依靠對選民做出更多承諾,尤其是福利上的承諾。而一個國家要經濟發展得好,才能為高福利政策提供支撐,而福利一旦有了就很難再減少,只好財政赤字。

      這個問題的解決需要強政府,能削減開支的政府,但是民主產生不了強政府,這是一個困境。在民主政體的國家,每一件事都會有既得利益者去捍衛或反對,因此,民主很難產生強政府,這是西方民主發展的邏輯。西方民主政治發展了200多年,都是精英政治,能夠達成共識,而現在則是消極民主。歐洲民主國家當前面臨很大的問題是:怎么產生一個很強的政府?顯然,主要根據公眾輿論制定政策,很難有真理。

      石田護:由于發達國家掌權者無止境地追求生活品質的提高,政策層面上就表現為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以謀求經濟發展。即使經濟發展已經進入增速趨緩的成熟期,同時還面臨來自新興工業化國家的挑戰,掌權者也拒絕犧牲其生活品質。

      在此情況下,經濟學家通常會順水推舟,向執政者進言說只要進一步加大金融政策力度就可以刺激經濟繼續發展。多數主流經濟學家都不肯承認一個事實:在發達國家,即使實施寬松政策,也無法拉動消費和投資增長。

      馬凱碩:歐債危機和政治體制有部分關系,因為民主很難告訴民眾嚴酷的事實。民主國家的政客都希望自己是受歡迎的,如果你告訴民眾嚴酷的事實,就會變得不受歡迎。

      所以德國在民意的壓力之下,決定關閉所有核電站。你認為這是合理的嗎?我認為,德國關閉所有核電站的唯一理由是,他們能夠從鄰國法國進口更多的核電。民主國家會更多重視公眾輿論,有時候,公眾輿論是對的,有時候公眾輿論是錯的。但是沒有一個民主選舉政府會承認說“公眾輿論是錯誤的”。所以,有時候民主選舉出的政府必須對民意做出妥協,盡管這種民意并不是正確的。現在,歐洲國家的政府都在“順應民意”和“制定有利于國家的長期政策”之間尋求平衡,但這很難。(《環球時報》)?? ?

    [來源:新華國際] [作者:] [編輯:鄭克姍]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