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2011年以來,新疆公安機關協助外省區公安機關打掉操縱新疆籍未成年人團伙100個,被解救的545名未成年人有的已被安全送回家,有的正在當地救助保護中心接受民政救助。
15點30分,位于烏魯木齊市的新疆流浪未成年人保護中心三樓男生宿舍,受救助的流浪未成年人正在午休。這座99年建成的救助保護中心原先設置了140多張床鋪,隨著解救新疆籍流浪兒童工作的加大,現在這里已經接納了258名從北京、上海等地接回的流浪兒童,管理人員也從過去的6名增至10多人。
在救助保護中心你會發現功能設施還是比較齊備的,比如食堂提供一日三餐,早餐有雞蛋喝牛奶,今天的午餐是冬瓜菜和饅頭而且管飽。宿舍按性別和年齡劃分,6人一間,傳單被罩一周一換。綜合樓里還設置了能容納50人上課的大教室、手工技能教室、語音康復治療室和醫務室等,像健身房、圖書閱覽室都是大家比較喜歡的地方。這里的教導員介紹說每天都按作息時間表,其中,文化課學習,法律常識,團結教育以及看電視等文體活動每天都在3小時以上。
據了解,救助保護流浪未成年人專項行動啟動以來,新疆民政廳與全國27個大中城市救助機構達成協議,隨時接回流浪未成年人,另外,投資5000萬元在烏魯木齊市建設一所流浪未成年人安置培訓中心,并將每人每天8元的生活標準提高到15元,同時,為15個地州市配備的救助管理專用車輛。
新疆民政廳救助管理工作辦公室主任孫海宇告訴記者:民政部門將根據不同年齡段來進行培訓,提供一些適合其年齡和文化程度的職業,有一技之長能夠謀生,對找不到家庭,政府將承擔他的監護責任,如果能考上大學就提供條件,對考不上的則選送去職業學校培訓,解決好他們未來的就業問題。
據了解,全疆的各級救助管理站每年救助的流浪兒童將近3000人(次),在解決好流浪未成年人接回安置問題的同時,救助管理工作還要做好源頭預防工作,新疆民政廳副廳長周俊林告訴記者:他們將對近期所有接回家鄉的兒童進行一次調研回訪,重點調研返鄉兒童的生活、學習、家庭、心理等情況,提出進一步源頭治理措施,并形成長效機制。”
除基本生活保障,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心理咨詢師高明學建議對矯正后的未成年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他說:“長效的心理援助對這些孩子將來的康復和回歸社會有一個很好的幫助,公眾和社會對這些孩子有更寬容和更包容的心態,逐漸的康復,尋找到他們真正的生活。”(記者吳卓勝)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