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首頁   |  觀點PK  |  海口建言  |  評論  |  名人堂  |  社會長焦  |  椰風視點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椰風視點>
    該給袁隆平這樣的人更多掌聲
    該給袁隆平這樣的人更多掌聲
    來源: 北京日報 作者:劉博 時間:2011-09-23 10:49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指導的超級稻畝產900公斤攻關獲得成功,質疑聲接踵而至,有人追問是否有轉基因技術,有人提出雜交水稻口感不好等等。對此,袁隆平明確回應:一,雜交水稻不是轉基因食品;二,高產不犧牲優質,超級稻好吃得很;三,下一步目標是向畝產1000公斤進發。

      900公斤也好,1000公斤也好,這些數字都是自主科技的象征,是一大群科技工作者多年田間地頭的辛勞。也許,只有我們這個有著13億人口,其中60%以稻米為主食國家的國民,特別是那些從困難時期走過來的人們,才更能明白這一事業的分量。

      現在我國大多數地方都已解決了溫飽,但在糧食安全問題上,并非可以高枕無憂。一方面,我國糧食仍呈凈進口格局,特別是大豆、玉米等對外依賴程度越來越高。另一方面,我國人多地少,面對開發熱,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的難度越來越大。這些都決定了,要長遠解決老百姓的吃飯問題,必須靠技術進步不斷提升單產。

      放眼世界,糧價不斷上漲,很多地方陷入饑荒,進行農業創新,不僅是保障中國的糧食安全,也是穩定世界市場,改善更多人生存狀況的最好方式。

      袁隆平曾說,他研究雜交水稻的最初動機,就是能不再餓死人,在這個樸素的初衷下,幾十年堅持不變,無疑崇高而偉大。可以說,正因為有了一大批像袁隆平這樣務實的科技工作者,13億中國人今天才能溫飽無虞、才有追求更高水平生活的底氣。放眼當下,人們熱捧那些虛擬經濟世界的英雄,推崇那些在臺前夸夸其談的專家,追逐那些一夜暴富的神話,對嘔心瀝血、實實在在,幾十年坐冷板凳搞研究、卷著褲腿下田的人的關注卻很少,偶爾關注,還少不了一些怪話。這種現象,實在不該。(劉博)

    (編輯:胡世福)
    ?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