墜落衛星的警示:被太空垃圾"砸"中或將成家常便飯?
新華網北京9月22日電(記者楊駿)天上不掉餡餅,但正在掉下一顆衛星。
這顆已經報廢的美國“高層大氣研究衛星”重達6噸,因燃料不足而失控墜落,預計23日左右穿越地球大氣層后,總重500公斤的26個殘留碎片將最終落在地球上的某個地方,砸中地球人的概率約為三千二百分之一。
若干年前,這是奇聞;而今,這是新聞;但愿幾十上百年后,這不會成為令人苦笑的日常見聞。
光芒四射的太空探索史反面,是一部陰暗的太空垃圾史。50多年前,蘇聯在人類歷史上首次向太空發射“斯普特尼克”衛星;而今,地球上空運行的現役商業、軍事以及民用衛星總計約達1000顆。衛星帶來巨大福祉,但遺憾的是,人類以及人類制造所向之處,總會留下痕跡,留下垃圾。
幾十年來,各國向太空丟棄的各種垃圾不勝枚舉,從罐頭盒到煙頭,從注油槍到太空飛行器殘片,從廢棄衛星到它散落的零部件,甚至還有一枚高爾夫球。日積月累的結果,便是如今的地球近地軌道,儼然一個高科技垃圾場。本月初,美國全國研究委員會稱,太空垃圾數量已達到“臨界點”,可經由彼此碰撞而“自我繁殖”。
垃圾并不因為技術含量高,就不會造成危害。就太空垃圾來說,雖然大多數都會墜向地球并在大氣層中焚毀。但總有一些會在軌道中“漂泊”數年甚至數百年,使得太空垃圾圈越來越大,也變得越來越危險,有更大幾率穿透航天器,威脅宇航員安全和衛星數據轉播,阻礙人類未來繼續探索太空。
不僅如此,盡管報廢衛星“砸”向地球尚屬罕見,墜入人類聚集地區的幾率也很低,但如果繼續聽之任之,終有一天,太空可能成為真正的垃圾場,太空垃圾“肇事”可能成為家常便飯,杞人憂天可能變成合情合理的同義詞。
專家已經預言,在未來幾個世紀甚至更長時間里,產生于我們這個時代的太空垃圾將光臨地球或沖撞航天器,而這類事故數量多寡,取決于我們是否從現在開始,認真對待太空垃圾問題。
太空是人類非常寶貴的資源,減少太空碎片、清理太空垃圾,需要各國政治家和科學家不懈努力。希望百年千年之后,子孫后代仰首望天之時,不會因我們這個時代對太空垃圾的不作為而耿耿于懷。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