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您當前的位置 : 國內新聞>

    半月談:亦真亦假的“求包養”道出多少真相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1-09-23 16:42

      新聞背景:

      “求包養!各種包養!”前日晚,北師大校園論壇蛋蛋網征友板塊中,一則“求包養”的帖子引發關注。帖子稱,北師大一19歲女生“求過而立之年的大叔包養”,并留有一聯系電話。昨日,記者核實得知,“求包養”是北師大一宿舍女生試探社會的一種調查,“實際上子虛烏有”。(9月21日《新京報》)

      網言網語:

      網友:說明了事實還能調查出真相?

      網友:有這么“社會調查”的嗎?純粹欲蓋彌彰。

      網友:大學生被富人包養太多了,在社會上流言四起,成為見怪不怪事情。尤其對重點大學女生薄有微詞。但是,我理解她們生活的難處,學費和生活開銷逼迫她們走這條捷徑之路。

      網友:無事生非,無聊之極,無恥之尤,無地自容。

      媒體論道:

      真真假假“求包養”

      在網上公然發帖“求包養”,這種出格的做法掀起了軒然大波。而結果,竟然是大學女新生進行的一項“社會調查”。這不能不讓人對女生的這種新潮做法感到訝異。

      顯然,“求包養”的社會調查,顯得有點動機不純。不可否認,為了觀察社會,了解社會,大學生們可以到社會上去實踐,去親身體驗生活,也可以去搞社會調查,以增加對社會的了解與認知。但是,用“求包養”的形式去搞社會調查,顯然有點“過”了,這不是求學者應有的求知態度。

      搞社會調查,應該本著科學、嚴謹、實事求是的態度,而不是嬉皮笑臉,甚至以“求包養”這種類似于惡搞的方式去試探社會。試問,“求包養”能試探出什么呢?是為了驗證社會上那些“包二奶”現象,還是為了求證那些自甘墮落、甘愿做別人“二奶”的女生是否真的存在?

      以“求包養”的方式去搞社會調查,這種方式肯定是錯誤的,其心態也是不端正的。“求包養”搞調查,女生的這種行為顯得非常曖昧,其到底是為了搞社會調查,還是真的為了“求包養”,很難說。

      既然能想出“求包養”這個調查方法,說明這些女生,對社會上“包養”和“求包養”的事情,還是有所耳聞的,她們對此,也是感興趣的,她們心里是怎么想的,外人當然不得而知。但有一點,她們的出發點很可能是不端正的,誰能保證,以“求包養”這種方式“試探社會”的女生,今后會不會走上“被包養”這條路? (西安日報 曹小芹)

      “求包養”試探社會能探出什么

      “包養”一詞在我們的生活中極為敏感。無論是從道德還是從法律來說,都是我們無法承受的,盡管“包養”行為的確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之中。而大學生竟然發出“求包養帖”,讓人覺得不可思議,雖然她們一再解釋是試探社會,卻仍然無法使我們一笑了之,對于她們的“好奇心”,我們實在難以淡定。

      大學生了解社會,觀察社會,都是無可厚非的,畢竟他們以后還是要走向社會,但用“求包養”試探社會的方式來了解社會,卻是不足取的。現在有專家說,我們要包容大學生的好奇心,筆者以為,這話看似沒錯,但實際上是在縱容大學生。對于社會,我們如果懷著試探的心理走向社會,必然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有多少人能夠試探社會?

      可笑的是,發一個“求包養帖”,就覺得自己了解到社會上的人形形色色,魚龍混雜,就得出結論大學女生尤其需要保護好自己,還振振有詞地說,“不要因為社會上的金錢誘惑而走向極端,從而開始墮落。”這是哪兒跟哪兒?這樣的結論,難道是發了“求包養帖”才會得出來的?據說,這幾個女大學生還要寫出調查報告,我不知道她們將如何寫這份調查報告?是在向公眾告白自己的親自經歷,還是杜撰出一篇“言情小說”?

      一個人如果想要墮落,其實是很快的。女大學生能夠發出這么大膽的“求包養帖”,絕非是只想試探了解社會那么簡單,筆者以為,或許她們在心理上也正在認同“被包養”,這可能是墮落開始的跡象。這時候,學校的老師應該幫助她們,應該用事實來教導她們,要知道,現在不只是一個女大學生這么想,而是整個寢室6個女大學生這么想這么做。

      社會不可能被女大學生“求包養”試探出什么,相反,她們卻很可能被社會上的壞人所利誘。試問,她們又如何經得起權勢和金錢的誘惑呢?打鐵先要自身硬,蒼蠅不盯無縫的蛋,自己已經有了“縫”,就別怪蒼蠅了。

      筆者以為,用“包養”試探社會很危險,教師和家長都不該輕視這件事。(人民網王軍榮)

      這種鬧劇其實是一面鏡子

      子虛烏有的“求包養”驚掉了我們一身雞皮疙瘩。幸虧當事人及時澄清事實,原來是幾個女生“試探社會”的一種調查,而不是真的要去賣身。但這種玩笑似乎也開得太離譜了,對于這些大一的女生而言,社會經驗非常欠缺,若是某些“大叔”真的動了歪心,將“包養”弄假成真該咋辦?

      作為剛上大一的女生,能有從實踐中找真知的理念,當然值得贊賞。但做社會調查要講方式方法,以假求“包養”的方式來獲取真知,乍一看,如同“舍身取義”般壯烈,但在網絡空間的傳播中,最吸引眾人圍觀的,恐怕還是集中在“求包養”的曖昧字眼上。特別對于年輕學生,他們更有模仿性,某些錯誤的引誘,可能會讓他們的價值觀從此偏離正軌,如此一來,就有違公序良俗了。

      在走向社會前,提前了解社會、觀察社會,本無可厚非,但首先要有基本的誠信意識。如果動輒以“求包養”的虛假行為去“試探社會”,又能指望社會給予她們多少貨真價實的經驗回報呢?假如認為通過這種“試探社會”,就能了解到社會上形形色色、魚龍混雜的人,并以此為自己的經驗資本而自豪,恐怕這些大學生首先在認知上就出現了問題。

      我們無意單單去譴責“求包養”的女生,這種鬧劇其實是一面鏡子,照出了社會喧嘩與浮躁的一面。悲哀之處在于,這一幕是在最應遵循道德與良知的校園上演,這無疑代表了一種底線失守。如此演繹下去,人們將不再把道德與誠信當一回事,而讓不擇手段成為生活中的常態選擇。長此以往,當這種處事原則潛移默化為社會倫理的一部分時,人們最終會喪失自己的價值判斷力。(長沙晚報)

    [來源:半月談] [作者:] [編輯:謝軍輝]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