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9月27日消息??記者從海口市規劃局召開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新聞通報會上了解到,《海口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06-2020年)》已通過省政府批準實施,該規劃中,計劃擴大五公祠的規劃控制和用地范圍,把紅城湖路向東延伸打通,再將五公祠的大門改在南邊或東邊。
計劃擴大五公祠用地范圍
海口市規劃部門有關負責人介紹,五公祠是我省著名的旅游景點之一,吸引不少游客前來參觀,但目前五公祠的大門位置、朝向皆不利于游客和車輛進出,周邊其他建筑物也雜亂,影響景觀視線。
據介紹,海口計劃擴大五公祠的規劃控制和用地范圍,把紅城湖路向東延伸打通,再將五公祠的大門改在南邊或東邊,拆除控制范圍內的一些建筑物,建設大型旅游車停車場,讓五公祠的環境透亮起來、周邊開闊起來,總體上有一個大的改觀,成為一個大氣的著名文物古跡游覽景區。
對海瑞墓、丘浚墓及故居等文物保護單位,規劃上也采取了擴大規劃控制范圍和用地的措施,與有關部門一起加強保護,促進文物價值的提升與合理利用。
《規劃》分層次保護文物古跡
據市規劃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海口市擁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65處,已被《海口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06-2020年)》一一列入文物古跡保護名單,并都嚴格制定了控規圖則。
海口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體系共有四個保護層次:市域歷史文化環境保護、歷史城區保護、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文物古跡保護,此外還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保護體系的重點是瓊山府城傳統民居歷史文化街區、海口騎樓建筑歷史文化街區以及65處各級文物保護單位。
根據《規劃》,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區域劃分為保護范圍、建設控制地帶和環境協調區三級。
建設控制地帶即在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以外劃定一道保護界線,用以控制文物古跡周圍的環境,使在該范圍內的建設對文物古跡保護不造成干擾,在這個范圍內建筑的內容、高度、體量、形式、造型、色彩等要嚴格控制,建筑造型與建筑形式要與文物建筑相協調,改建建筑高度宜嚴格控制。
《規劃》還規定在保護范圍內,未經文物行政管理部門批準不能隨意改變現狀,不得施行日常維護以外的任何修建、改造、新建工程以及其他有損環境觀瞻的項目;在建設控制地帶之外再劃定一道保護界線,以取得合理的空間與景觀過渡,保護文物古跡及歷史文化街區的環境風貌。
?
?
???相關鏈接
《海口史跡》攝影作品在五公祠展出 體現海口歷史底蘊?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