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公安部黨委作出在全國公安機關開展執法規范化建設的重要決策,并提出了嚴格公正規范和理性平和文明的執法理念,回應人民群眾新期盼和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新要求。
3年來,全國公安機關通過公安執法史上的一場深刻變革,廣大公安民警的思想認識發生了積極轉變,執法理念進一步更新,依法履職能力實現了質的飛躍,有力地促進了公安工作和隊伍建設全面發展。
執法人性化、執法精細化、執法規范化、執法信息化,這四大亮點彰顯中國警方執法理念的變化。
人性化執法促社會和諧穩定
“思想是行動的指南,觀念是自覺地、正確地執行規范的基礎。因此,我們在建設中突出強調樹立正確的執法理念。”公安部常務副部長楊煥寧在近日召開的公安執法規范化建設理論研討會上說。
2008年以來,公安部黨委在全面分析判斷執法環境深刻變化的基礎上,明確提出了嚴格公正規范和理性平和文明的執法理念。這一執法理念推動了公安工作“轉型升級”,不僅為公安機關順利完成北京奧運會、新中國成立60周年慶典、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等重大安保任務提供了重要的指引,而且拓展了執法辦案、管理服務等各項公安工作的思路,成為整個公安執法活動的重要原則和執法規范化建設的價值追求。
在這一執法理念的引領下,江蘇鹽城、安徽合肥、山東濱州等地警方推行“說理執法”,在執法過程中,民警主動向當事人說清事理、法理和情理,既依法辦事,又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真正實現定分止爭、案結事了。黑龍江省大慶市公安局、江西省宜春市公安局開展“人性化執法”,既堅持依法辦事,又注重社會效益,讓群眾感受到公安機關執法威嚴中的人性化關懷。
“人民群眾衡量公安執法活動,一個重要標準就是首先要合法,必須以法律標準衡量是非、處理問題,同時也要合情合理,讓人們在情理上能夠接受,實現執法效果的最大化,更好地促進社會和諧穩定。”黑龍江省副省長、公安廳廳長孫永波深有感觸地說。
據介紹,今年前8個月,黑龍江省公安機關通過調解處理的案件占受理治安案件總數的45.4%,同比提高0.3個百分點,群體性事件大幅下降。“加大調處力度還有效地避免了矛盾激化,消除了大量可能誘發犯罪的治安隱患,促進了社會和諧。”孫永波說。
執法精細化促民警行為規范
伴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公安執法已實現了有法可依。但是,缺少的是一些執法領域和執法環節中的具體操作性規范,這是造成執法不規范的一個重要原因。
為解決這一問題,近年來,針對執法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及環節,公安部從制度建設入手,健全執法程序,細化執法標準,陸續出臺了《公安機關執法細則》、《公安機關涉案財物管理若干規定》等一批基層急需的執法制度。
江蘇南通警方自2007年以來,探索以標準化管理推動執法規范化建設的新路子,在各執法環節推出精細化行為標準,把公安機關所有的勤務活動、管理服務全部納入標準管理體系,被譽為“南通經驗”。
南通市副市長、公安局局長秦劍平告訴記者,幾年來,南通警方從感性抓到理性抓,從自發抓到自覺抓,執法規范化已經從破解執法難題一個點的切入,有力撬動了公安工作整個面的提升。
南通警方建立的“覆蓋全警、簡明管用”的執法標準體系,只是各地警方完善執法制度,以標準化促進規范化的一個縮影。
據了解,各地、各警種結合執法實際,陸續制定了有關接處警、刑事案件取證、治安案件裁量標準等重點執法環節的操作規范。北京警方制定了執法大綱,對360項執法行為、900項基本執法流程和4400個基本執法環節作出了具體規定。
有識之士認為,這標志著公安執法工作逐步走向標準化、流程化,也表明公安機關著力從源頭上解決隨意執法、粗放執法等突出問題。
辦案場所“隔離”促安全執法
走進浙江省杭州市公安機關,記者發現在派出所等執法場所,都嚴格劃分“辦事、辦公、辦案、生活”區域。特別是辦案區,與其他功能區實行物理隔離,醒酒椅、聲像監控、涉案財物保管電子鎖柜等設施一應俱全。以前那種普遍存在的在辦公室、會議室審查嫌疑人,秩序亂隱患多的現象成為了歷史。
“確保安全執法是執法工作的底線,只有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談得上‘理性、平和、文明、規范’,才能提升執法質量和效率。”浙江省公安廳副廳長、杭州市委常委、公安局局長柯良棟進一步說,杭州執法場所功能區的科學劃分、率先建立的嫌疑人外出就醫“綠色通道”以及警用車輛的標準化管理等,都是在這一理念的指引下收獲的成果。
執法辦案場所的規范化應用,是公安機關執法辦案工具和方式的重大變革。山東省公安廳副廳長任學增說,山東3300多個執法辦案單位全面實現了辦案區與接待區、辦公區、生活區的規范設置,訊問、詢問等執法活動實行全程同步錄音錄像。通過功能區改造,以場所規范帶動行為規范,有效預防了刑訊逼供、超時限辦案等突出執法問題。
據悉,按照公安部要求,今年年底之前,全國60%以上的執法辦案場所必須完成改造,實行分區設置和管理。
記者在北京、江蘇、浙江、山東等地的基層公安機關采訪時發現,執法辦案場所面貌煥然一新,既規范了執法活動,又保障了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
信息化促效率高群眾少跑路
變以往“坐等群眾上門辦事”為現在“群眾在家點鼠標辦理”,這是公安機關執法信息化帶來的又一大變化。
執法信息化是執法規范化不可或缺的工具支撐和保障。去年8月,公安部下發了加強公安執法信息化建設的指導意見,全面推行“執法信息網上錄入、執法流程網上管理、執法活動網上監督、執法質量網上考核”的執法辦案新模式。如今,各地普遍建立并運行省、區、市統一的執法辦案和監督信息系統,保障了執法程序的嚴格遵守,執法管理的環環相扣,執法監督的即時有效。
“我們搭建在線服務綜合平臺‘南通警民e家’,涵蓋市局、縣(市)區(分)局、派出所和警務室的四級網站群,設置了出入境、戶政、治安等9大類116個在線辦事項目流程。”秦劍平介紹說,南通還以窗口民警首接負責制、限時辦結制為核心,全面推行信訪窗口、辦證窗口的“代理服務”流程標準,要求首接民警以“代理”身份代辦全部流程。
任學增欣喜地對記者說,山東公安開通網上民生服務在線,并向社區、農村警務室延伸,真正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做到“鍵盤一敲、申請辦了,鼠標一點、事情辦完”。
記者注意到,越來越多的地方公安局推出“網上公安局”、“網上警務室”等,在互聯網上開通了集網上辦事、咨詢服務、政策宣傳、政務公開、社會監督等功能于一體的電子警務平臺,發布預警、告知、提醒信息,為群眾提供辦理護照、證件等“一站式”服務,避免群眾跑冤枉路,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
各地公安機關扎實推進的執法規范化實踐表明,執法規范化建設開啟了公安執法工作的新篇章,是實現公安執法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孫春英 盧杰)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