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9日伊朗總統警告美國勿對伊朗動武這是11月9日由伊朗官方提供的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在國內視察時的照片。新華社法新社
海口網11月10日消息??國際原子能機構8日在伊朗核問題上做出迄今最明確的表態稱,伊朗曾進行過核彈研究工作,而且可能至今仍在繼續。這份無異于“審判書”的報告直接挑起西方與伊朗的更尖銳對抗,海灣地區面臨巨大風險。以色列議會外交和國防委員會主席莫法茲9日公開聲稱,報告給“自由世界提供了立即采取行動的良機”。鼓動戰爭的說法很多,但訴諸武力的高風險又讓這類說法有點像是“咋呼”,法國《周末報》評論說,伊朗即將擁有核彈的前景令西方不寒而栗,而比這更可怕的是以色列和伊朗大打出手。眼下西方最主流的說法是“加緊制裁”,法國9日就要求對伊朗實施“史無前例的制裁”,以避免“從一開始就采取軍事行動”。做出同樣表態的還有美國和德國。但制裁會是西方行動的終點嗎?畢竟朝鮮正是在一輪輪制裁中走向核試爆的。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殷罡認為,如果伊朗真要走朝鮮的路,那么戰爭將不可避免。
報告加劇戰爭猜想
美國《紐約時報》9日報道稱,國際原子能機構周二發布伊朗核問題報告,“確信”伊朗曾經從事過“與研發核武器相關的活動”,而且這一工程仍在進行當中。不過,該報告并沒有斷言伊朗已經掌握生產核武器的必要技術和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制造出核武器。《紐約時報》評論說,這份報告代表該機構對伊朗核問題最強硬的“審判”,已經重新點燃西方和以色列關于對伊朗加大外交壓力、實施制裁、顛覆或者軍事活動能否阻止伊朗核計劃的爭論。
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說,國際原子能機構明確指出,德黑蘭曾經對研制一種可用中程導彈發射的微型核彈頭進行過高級研究,還曾從事過用于制造核彈頭的金屬鈾的提煉活動,并且做過核爆計算機模擬。報道說,這是聯合國的機構首次公開指稱伊朗開發核武器。
法國歐洲一臺的報道稱,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報告加劇了緊張局勢,從目前情況看,最初圍繞伊朗核危機的“美英軍事打擊”傳聞,隨著美英官方更謹慎的正式措辭出臺而有所緩解,但以色列和伊朗的口水戰日益升級,讓人不得不擔心這個猶太國家會自行其是。
以色列官方的各種表態讓人摸不清虛實。據《耶路撒冷郵報》報道,以色列議會外交和國防委員會主席莫法茲9日在接受軍方電臺采訪時表示,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報告向“自由世界提供了立即采取行動的良機”,“在這種情況下,任何形式的軍事行動都將是最后的行動,以色列做好準備,我們不會接受一個擁有核武器的伊朗。”
以色列防長巴拉克在表示“戰爭不是野餐”的同一天,又聲稱即便開戰也決不會對以色列人造成大量傷亡。他說,即便以色列真的卷入戰爭,那些以色列人將有大量死傷的說法也不屬實,“假如人們都躲進安全的房間內,最多不會有超過500人喪生,這對以色列而言不構成威脅”。
法國《國際信使報》同樣以“機會”來看待這份報告。該報文章稱,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報告給了西方干預伊朗的口實,而通過軍事干預削弱伊朗,可以令敘利亞巴沙爾政權更加孤立無援,從而加速后者的崩潰。文章說,美國正從伊拉克撤軍,科威特等國相繼表示,不允許利用本國領土發動針對第三國的軍事行動,這使得美國及其盟國發動對伊朗軍事打擊的有利時機所剩無幾,如果不抓緊這次難得的機會,以后再想干預就更困難。
《西日本新聞》9日的評論認為,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報告導致伊朗和美國、西歐國家的更深刻對立,以色列已經不再討論是否對伊朗發起軍事攻擊,而是開始討論怎樣攻擊。整個形勢急轉直下,接下來演變成“下一場伊拉克戰爭”的可能性很大。
德國《圖片報》9日分析說,誰也不清楚以色列和西方會不會先發制人打擊伊朗核設施,但真要這么做,現在似乎萬事俱備。文章列舉了打擊伊朗核設施的步驟:第一步,選中至少12個“高價值目標”,比如地下實驗室等;第二步,F—15和F—16出動,結合導彈打擊上述目標,這種攻擊會在夜間進行;第三步,控制住伊朗的核設施。報道也列舉了以色列發動攻擊的最大的后勤問題:沙特會不會允許飛越其領空?
美國彭博社9日分析說,以色列可能缺乏有效的對伊朗進行軍事打擊能力。文章認為,伊朗的核武器設施散布在離特拉維夫1000多英里遠的廣闊地域,很多還在地下,據估計對伊朗的行動將需要超過1000架次的轟炸,“這至少需要一個月的持續轟炸。這不是以色列可以單獨進行的。”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