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您當前的位置 : 國內新聞>

    南極可燃冰開采引爭論 專家稱規模開發或2020年后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1-11-28 10:49

      冰與火

      就像變戲法一樣,中科院科學家欒錫武在北極附近的多國聯合科考船上,點燃了一塊“冰”。

      點燃一塊“冰”,無疑比點燃一塊木柴費力得多,但點燃后的“冰塊”,讓欒錫武的眼睛“閃閃發亮”:它就像吃火鍋用的酒精燈一樣,撲撲地燃燒不停,產生五顏六色、炫目的火苗。

      這種現象在1810年英國科學家的實驗室里就已經出現過了:冰塊中被打開的水分子釋放出甲烷分子,燃燒后產生了光和熱。

      這樣“冰與火”的舞蹈,讓46歲的欒錫武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談起這件幾年前的舊事,仍興奮不已。人們已經不再叫它可燃冰,它是一種清潔高效能源,并且是“21世紀最具商業開發前景的戰略資源”。

      從實驗室的“花瓶”到戰略資源,可燃冰大約用了200年時間,才證明了自己對人類社會的價值。

      而大多數時間,可燃冰更像一個孩子,不斷制造麻煩,引起人類關注。

      上個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世界范圍的石油勘探和開發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可燃冰在輸油管道、輸氣管道中自然形成,堵死了油井。

      作為同類物質,可燃冰想證明,它比石油形成得更快,發出的能量是天然氣的164倍,而且可以“就地生根發芽”,但人們卻把它當成了一種災害。

      廢氣稅與百慕大陷阱

      關于可燃冰的“花邊新聞”出現在新西蘭,更確切地說,是它的“同胞兄弟”的花邊新聞。2009年,新西蘭政府曾宣布,打算征收牧場動物的廢氣稅,也就是說,牛羊放屁要納稅,理由是,牛羊放的屁中的甲烷損壞臭氧層,加速地球升溫。

      而可燃冰的主要成分也是甲烷,它產生的升溫效應,是二氧化碳的10—20倍。

      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的科研人員更有驚人的發現,可燃冰受到干擾時會分解,海底的甲烷氣體以氣泡形式上浮到水面,氣泡在水面破裂時還會有高速水流進入凹槽,當氣泡足夠大并產生漩渦時,足以將船只吞沒。

      位于英國阿伯丁和歐洲大陸中間的一個叫做“女巫洞”的海域,就有大量的可燃冰釋放的甲烷氣體升騰噴發,人們在那里的海底找到了一條沉船的殘骸。更加著名的就是百慕大三角區,多年來,進入這個邊長約2000公里的巨大三角形海區的輪船和飛機有過神秘失蹤的案例。

      目前最被看好的解釋是,幾百萬年的地球進化史,使百慕大三角區的海床積有大量動植物尸體和沉船遺物等有機物質,形成大面積包裹甲烷氣體的“冰”,當船只和飛機經過時,巨大的氣泡足以讓飛機和船只“死無葬身之地”。

      “能量塊”

      假如人類社會沒有能源危機,也許可燃冰再無翻身之日了。

      上個世紀60年代,一群勘探油氣的美國科學家通過地震剖面給海底做“CT”時,意外發現了海底地層當中的若干條陰影,這就是大量自然存在的可燃冰。再往后,可燃冰交上了好運,加拿大、美國、俄羅斯先后用實驗證明了可燃冰開采的可行性以及經濟開發前景。

      科學家說,發現的可燃冰現有儲量,是天然氣、石油儲量的兩倍,足以在未來石油與天然氣資源枯竭的時期,維持人類文明發光發熱上千年。

      而更加形象的比喻是,可燃冰就像《變形金剛》中機器人爭奪的“能量塊”,占用體積小,產生的威力卻不可估量。

      一個生活化的比喻是:一輛天然氣出租車一次能“喝”25個立方的天然氣,跑200多公里;如果灌入1立方米的可燃冰,能跑1312公里。

      “你把出租車換成潛艇、航母,再想想,那會怎樣?”欒錫武反問。

      2009年,中國的可燃冰科考船上路了。在南中國海,科學家發現了可燃冰物質的存在,他們把存在甲烷的礁石稱作“甲烷九龍礁”。

      今年的11月19日,從中國海洋地質、礦產資源與環境學術研討會上傳來消息,我國南海圈定了25個可燃冰成礦區塊,控制資源量達到41億噸油當量。

      欒錫武告訴記者,甲烷水合物有幾種狀態,有脈狀的,像大理石的花紋;塊狀的,像冰塊;還有顆粒狀的,白色的小點點,基本看不出來,而這種小點點的水合物就是南海產出的。

      “現在爭議還很大,適不適合開采還很難說。”欒錫武說,南海礁石上存在的甲烷很少,比較分散,不易收集,甚至看不見,只能檢測得到。

      更迫切的問題是,可燃冰作為礦產,存在于海底500米以下的地層中,而中國目前海上鉆井平臺只能在500米以上的海底地層活動。

      假如可燃冰中的甲烷釋放不當或者泄漏,不但會引起海嘯地震、氣候變暖,也會讓所在的海域變成下一個“百慕大”。

      中國的科學家現在更加關心的另一個現實問題是,在今天的南海,可燃冰的勘探和采集不只是一個科學問題。

      作為未來一種戰略資源,欒錫武說,可燃冰的大規模開發,可能要等到2020年以后。

      2020年,世界又將會怎樣?

      二百多年來,可燃冰一直是實驗室里的“花瓶”、輸油管道的麻煩制造者,甚至是百慕大“陷阱”的元兇之一。

      即使前幾年,它的“同胞兄弟”——牛羊放的屁在新西蘭還鬧出了“被征稅”的花邊新聞,如今,它卻被譽為“21世紀最具商業開發前景的戰略資源”。

      11月19日,中國科學家宣布,南海發現41億噸油當量的可燃冰。

      中國,能否從南海“撈”出這塊令人垂涎的“能量塊”?

    ?

    相關鏈接:

    中國南極科考船“雪龍號”發現第一座冰山
    中國南極科考全面展開南大洋走航觀測
    中國將首次在南極投放海底地震儀
    中國南極科考雪龍船遇到罕見海上龍卷風
    中國科學家發現南極百年變暖致磷蝦種群下降
    記者手記:在“雪龍號”南極科考船上過記者節
    中國第28次南極科考隊出征(圖)

    ?

    ?

    ?

    相關鏈接:
    中國第28次南極科考隊出征(圖)
    記者手記:在“雪龍號”南極科考船上過記者節
    中國科學家發現南極百年變暖致磷蝦種群下降
    中國南極科考雪龍船遇到罕見海上龍卷風
    中國將首次在南極投放海底地震儀
    中國南極科考全面展開南大洋走航觀測
    中國南極科考船“雪龍號”發現第一座冰山
    [來源:齊魯晚報 ] [作者:張榕博] [編輯:鄭克姍]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