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2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安徽省人民政府省長王三運、安徽省人民政府常務副省長孫志剛、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地區司司長范恒山、安徽省發展與改革委員會主任沈衛國介紹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等方面情況,并答記者問。圖為安徽省人民政府省長王三運在發布會上。??
在4年多時間里,一對夫妻在志愿者的幫助下,通過“寶貝回家尋子網”,書寫了一個傳奇:200多個走失、被拐的孩子重回父母懷抱。
2007年4月30日,由吉林通化師范學院秦艷友教授和愛人張寶艷自費創辦的“寶貝回家尋子網”正式開通,這是國內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面向被拐、流浪乞討兒童的公益尋人網站。
“記得很早以前,我們看過一本《超越謀殺的罪惡》的書,講的就是拐賣兒童的。那些被撕裂的親情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沒想到,幾個月后,我們3歲的兒子差點走失。那天,孩子他外公領著他去逛商場走散了。就在我們發瘋般地尋找時,孩子憑著記憶走回了家。”秦艷友說,那時書里描述的被拐孩子被打、被逼乞討的凄慘情節都浮現在腦海。我們想,那些離開父母的孩子和失去孩子的父母會多么恐懼和絕望。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體會過兒子走失的心急如焚,秦艷友夫妻倆從此特別關注被拐兒童。直到2007年4月,已經是通化師范學院網絡中心主任的秦艷友利用自己的專業,自費創辦了“寶貝回家尋子網”,專門幫助被拐賣、被遺棄、走失的流浪乞討兒童回家。
“寶貝回家”首個成功案例發生在2007年6月24日。當時“寶貝回家”的志愿者、內蒙古警察職業學院的學生郭俊在街上搜尋乞討兒童時,發現一個可疑的老頭帶著一個男孩乞討,經調查得知,孩子是老頭十幾天前從甘肅拐來的。后來,孩子被警方送回親人的身邊。
今年4月,28歲的康顏春通過“寶貝回家尋子網”志愿者和重慶的愛心機構,終于找到了失散22年的親人。他6歲時被人從四川拐賣出來,輾轉賣到了山東,有著模糊記憶的他一直沒有放棄尋找回家的路。
為了全身心投入尋子網管理,“寶貝回家尋子網”一開通,張寶艷就辭掉工作,成了一名全職志愿者。由于是公益網站,在網站運行前兩年,夫妻倆拒絕了所有好心人和愛心企業的贊助,被拐兒童的治療救助費、上網費、電話費,幾乎耗盡了他們所有的積蓄。
4年來,僅網站維護就投入了8萬余元。秦艷友夫妻倆先后60余次南下北上,奔赴解救孩子第一現場,親撫安慰孩子,為殘疾孩子募集救助善款。
2008年1月,張寶艷夫婦在通化注冊了民間公益組織“寶貝回家”志愿者協會,目前,該協會已躋身國內最具有公信力及影響力的公益組織之列,現有志愿者3萬多名,遍布全國各地,包括港、澳、臺地區,以及美國、瑞士、荷蘭、日本等國家。網站已成了孩子找家、父母尋子“傾訴”的平臺。
2008年,張寶艷夫婦在全國各地推薦的數千名參評者中,以總票第一的優勢成功入選由46家網絡媒體舉辦的“中國網絡媒體感動中國人物”;2009年,他們被評為“感動吉林十大人物”,張寶艷還被評為全國優秀志愿者,成功當選為“中國十大法治人物”。
隨著網站的影響越來越大,僅靠張寶艷夫妻倆的力量無法再維持下去了。從2008年年底,“寶貝回家尋子網”開始接受社會捐贈,但捐贈收入與支出都在網上公示,同時也請會計事務所對賬目進行審計,做到一切透明。
在“寶貝回家”志愿者協會的推動下,社會對失蹤兒童的關注度得到了極大提高。2009年3月,“寶貝回家”針對被拐及流浪乞討兒童現狀的調查報告和相關建議,以社情民意形式遞交到全國兩會。張寶艷提出的“關于建立打擊拐賣兒童DNA數據庫的建議”得到公安部采納,DNA數據庫為偵破案件、幫被拐兒童準確找到親人,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
4年來,張寶艷和志愿者幫助家長尋子女、孩子找父母成功的事例已達215個。而這個數字仍在不斷刷新,看到孩子撲到久別父母懷里痛哭失聲的一幕幕,張寶艷夫婦覺得自己無論付出多少苦和累都是值得的。
“夜深了寶貝你怕不怕黑,天冷了寶貝你在哪里睡,你的臉上是否掛著無助的淚,沒有你我的心已碎……”打開“寶貝回家尋子網”,一首名為《別讓媽媽的世界淚雨飛》的歌曲同時響起,催人淚下。
“路漫漫其修遠兮,在幫助家長尋子和被拐失蹤兒童尋親回家的道路上,我們任重而道遠,所有的志愿者有充分的理由繼續努力。”志愿者“清水”在網上說。
在為這些被拐及被遺棄的孩子找到親人以后,“寶貝回家”還要對他們以后的生活進行跟蹤。“如今,志愿者不分晝夜在奔忙著,為了心中那塊凈土,他們不計名利地堅守著。為了能讓這些迷失的孩子,都能走上溫暖的回家路,無論多苦多難,我們都要堅定地走下去。”在張寶艷看來,打拐僅是末端治理,她更希望相關部門能從源頭上遏止。而他們的理想是,讓所有的寶貝都能在父母懷抱里幸福成長。
?
相關鏈接:
南昌救被拐兒童?團伙放狗撕咬未完成盜竊任務兒童
13歲女童被拐6年形同囚徒 15歲遭強奸17歲產子
女子再婚孩子被拐賣 尋找20年只想抱抱孩子(圖)
中國公安跨國解救19名被拐賣淫婦女
被拐女子結婚后出走發現懷孕 丈夫起訴離婚
“啞妻”被拐至山東22年后赴貴州六盤水尋親(圖)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