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25日電日本首相野田佳彥今日將展開他就任首相以來首次訪華之旅。訪華期間,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將分別與之會見會談。分析認為,兩國領導人將就深化政治互信、推動務實合作、增進國民感情、妥善處理分歧等議題深入交換意見,謀劃明年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相關活動,為中日戰略互惠關系未來發展指明方向。
中方望進一步增進政治互信
應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邀請,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將于12月25日至26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為民日前表示,中方高度重視野田首相此次訪華,希望雙方共同努力,進一步增進政治互信,深化各領域交流與合作,推動中日戰略互惠關系不斷取得新的進展。
劉為民說,中日互為重要近鄰,保持中日關系健康穩定發展符合中日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對本地區的和平、穩定與發展也有重要意義。當前中日關系總體發展良好,明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兩國關系面臨重要發展機遇。
分析認為,野田佳彥此訪是在日本震后重建、世界金融形勢劇烈動蕩以及國際和地區形勢復雜變化的背景之下進行,中日兩國領導人就雙邊關系及其他共同關心的重大問題進行面對面交流,對于進一步加強政治互信、推動務實合作、實現兩國互利共贏、合力應對金融危機、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穩定等有重要意義。
兩國將討論互購國債事宜
日本財務大臣安住淳日前表示,首相野田佳彥訪華期間,兩國將討論互購國債事宜,日本可能最多將購入相當于100億美元規模的以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國債。
作為全球第二大外匯儲備國,日本首次購入以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國債,將具有標志性的意義。對日本來說,這是其外儲投資多元化的戰略性舉措之一;對中國來說,這是人民幣首次成為發達經濟體儲備貨幣,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進展。
去年9月,時任財務大臣的野田佳彥就曾表示,中國正購入日本國債,因此日本也應投資中國國債。分析稱,加強財金合作可能成為野田佳彥訪華的一個成果。日本購入中國國債將開辟中日合作的新渠道,有助于中日合力應對國際金融危機。
?
2011年中日交往互動頻繁
2011年,因撞船事件受到影響的中日關系步入改善軌道。日本“3·11”特大地震發生后,中國立即伸出援手。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親赴日本駐華使館吊唁遇難者,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赴日出席第四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期間,赴宮城、福島重災區慰問災民。
野田佳彥就任首相以后,胡錦濤在出席APEC峰會期間已與之舉行過會見,雙方一致同意繼續深化中日戰略互惠關系。溫家寶也在野田佳彥就任后應約與其通電話。
此外,第十二次中日安全對話、第十一次中日戰略對話今年也分別在北京和東京舉行。
另外,日本海上自衛隊護衛艦“霧雨”號23日剛剛結束了對中國的正式友好訪問。海上自衛隊方面認為此次訪華“在構筑信賴關系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日本媒體認為,自衛隊軍艦三年半來首次訪華,是中國為明年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改善中日關系熱身,也是為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圣誕節訪華營造友好氣氛。
中日關系即將步入“不惑之年”
1972年9月29日,《中日聯合聲明》發表,兩國實現邦交正常化。中日關系即將步入“不惑之年”,在日本首相野田佳彥訪華之際,中日各界都冀望此行能為為迎接201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打下良好基礎。
新華網的評論指出,中日友好始終是兩國關系的主流。盡管有一段時間中日關系因為日本領導人頑固堅持參拜靖國神社而陷入“寒冬”,但此后兩國領導人先后展開“破冰之旅”、“融冰之旅”、“迎春之旅”,破解了中日關系暫時出現的困局。如今,兩國雖然存在分歧,但都注意維護雙邊關系的大局,妥善處理一些敏感問題,致力于構筑基于共同戰略利益的互惠關系。
中國學者劉江永表示,中日兩國迎來邦交正常化的“不惑之年”,更應能正確把握兩國關系前進的方向。中日兩國可以把這一年作為“共創未來之年”,通過各項友好交流活動努力實現三個良性循環:一是政治互信與經貿合作彼此促進的良性循環;二是首腦交往與民間感情相互增進的良性循環;三是雙邊關系與區域合作相輔相成的良性循環。
日本眾議院議長橫路孝弘也期待著首相野田佳彥訪華取得積極成果。他日前在東京與日本華人教授會舉行座談時指出,近年來日本貧富差距擴大,失業率上升,社會不穩定因素增多,國民對政府的不滿情緒加強,在這種背景下,很容易產生民族主義情緒,導致一些很小的外交問題擴大化。日中應建立互信機制,促進兩國領導人之間和民間的相互了解和信任。
人物資料:
野田佳彥1957年5月20日生于日本千葉縣。1980年3月畢業于早稻田大學政經系,同年4月進入松下政經塾學習。1987年4月首次當選千葉縣議會議員,1993年7月首次當選眾議院議員。2009年5月,擔任民主黨代理干事長,同年9月出任財務副大臣。野田2010年6月就任財務大臣,2011年8月就任日本第95代首相。
?
?
相關鏈接
日媒稱首相野田佳彥25日訪華 中方未發布具體時間?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