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6月30日前未進行指紋采集的,養老金將被暫停發放
全省設下302個指紋采集點,您可就近完成養老金資格認證
核心提示:昨日,省社會養老保險事業管理局召開新聞通氣會,宣布我省已經啟動企業離退休人員指紋身份認證管理信息系統。
目前,全省共設有302個指紋采集點,257萬余名離退休人員可就近完成指紋采集,進行養老金資格認證。
2012年6月30日前未進行指紋采集的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將被暫停發放。
全省“就近”采集,最好電話預約
全省統一對離退休人員采集指紋,進行養老金資格認證工作,河南在全國尚屬首例。據介紹,我省指紋信息系統已于2011年11月7日正式運行。目前,全省共配備了506臺指紋采集設備,在各省轄市、縣(市、區)企業養老保險經辦機構和離退休人員較多的參保企業及其所轄基層單位,共設置302個指紋采集點。
省社會養老保險事業管理局局長劉文明提醒,全省范圍內的離退休人員應按照“就近原則”,提前電話預約,到全省的任何一個指紋采集點進行指紋采集和資格認證。“就近采集、電話預約,可以讓退休人員少跑冤枉路。”劉文明說,如果電話預約不上,盡量不要去采集。
據統計,截至目前,全省已經采集指紋16萬余人次,計劃2012年6月30日前完成指紋采集、匯總工作。在此日期前沒有采集指紋、也沒有寄回《協查表》的離退休人員,各級經辦機構根據情況查清原因分別處理。因工作量大未按時完成任務的,提出書面申請,適當延期;其他沒有原因的按文件要求暫停養老金的發放,后經核實仍具備養老金領取資格的,再予以恢復補發。
特殊情況不能去錄,采集點可以上門服務
根據規定,首次進行指紋采集時,工作人員必須見到離退休人員本人。居住在省內的離退休人員可以攜帶本人的身份證、退休證就近到設置的任意一個采集點進行指紋采集;如有特殊情況,本人不能親自到采集點進行指紋采集的,可以由親屬或監護人到采集點提出申請,采集點會安排時間和人員攜帶設備上門采集。
居住在省外的,如果不能回來采集,可通過參保企業把《異地居住離退休人員領取基本養老金資格驗證協查表》寄發到離退休人員手中,限時在現居住地縣以上養老保險經辦機構進行協助認證,然后將《協查表》寄回單位,單位最后統一匯總交參保地經辦機構。
12月15日,本報A11版曾以《離退休人員再領養老金,需要指紋認證了》為題,透露過這一消息。有讀者來電詢問,如果離退休人員現在境外居住該怎樣采集指紋?
對此,省社會養老保險事業管理局副局長王明安表示,這類人群可登錄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門戶網站下載《協查表》,或與參保企業聯系郵寄表格,再通過中國駐當地大使館進行認證即可。
查出身份證重號,及時處理不影響采集
參加養老保險時,用的是老身份證,如今換了二代身份證,因老身份證重號等原因,身份證號碼進行了更換,是否影響此次養老金資格認證?
對此,王明安解釋說,此次認證工作的進行,也是對參保人員信息資料的完善。如果在采集認證過程中發現基本信息錯誤的,將區分情況進行處理。比如,聯系方式和居住地不準的,在采集點可以及時更改,其他重要信息要通過參保單位按正常的渠道進行更改。“身份證號換了,也可通過這次認證進行更改。”他說。
同時,對在認證中發現死亡的人員,將立即停止發放養老金。在結算時限內的,敦促參保單位及時辦理結算手續。超過結算時限,屬冒領或騙取養老金的,除追回冒領的養老金之外,還要通過司法部門追究有關人員的法律責任。
全省建成指紋信息系統,防止養老金被冒領
“今后,所有參保人員在辦理退休手續時,必須先進行指紋采集,方可辦理養老保險待遇核算。”劉文明強調,為防止養老金被冒領,此次養老金資格認證之后,我省還將定期對離退休人員進行抽查驗證。
他舉例說,省直某單位曾有一名人員,退休后在四川農村山區居住,其去世后親屬未告知養老保險經辦機構,以致其去世11年后,老伴仍在為其領取養老金。
據介紹,此前,全省有7個省轄市已經建立了離退休人員指紋信息管理系統,并且在離退休人員的管理服務和領取養老金資格認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待全省指紋信息系統建成后,離退休人員身份將得到有效確認,進而防止利用虛假身份信息領錢,實現養老金領取資格的隨時認證及省內的異地認證。
截至目前,全省企業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030多萬人,其中離退休人員257萬多人。并且,離退休人員每年以12萬的人數在遞增,預計今年全省發放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達440多億元。
?
相關鏈接:
企業退休人員2012年漲養老金 人均水平已超1500元
中國近半數省份養老金收不抵支 缺口達679億元
海口超齡參保人員首領養老金 最高每月可領1722元
郭樹清建議養老金公積金投資股市
超齡人員申請社保將截止 海口月養老金最低420元
?
?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