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郝笑天/攝
被控花錢購買2800萬條個人信息,其中包括20名外地富豪。昨天,豐臺法院開審此案。被告人王濤(見圖)當庭翻供,法官宣布將簡易程序改為普通程序擇日再開庭。據悉,此案是本市審理的涉嫌非法獲取公民信息數量最大的案件。
翻供:買的視頻課件
昨天9時多,被告人王濤被帶進法庭。由于此前王濤一直承認犯罪事實,根據檢察院的建議,豐臺法院采取簡易程序審理該案。
據豐臺檢察院指控,2009年9月,王濤在深圳購買了存儲量為1.5T(1500G)的移動硬盤一個,其中含有100G的公民個人信息。2011年9月,王濤在豐臺區的出租房內招聘十余名員工,利用非法獲取的公民個人信息推銷收藏品牟利。經鑒定,內存有公民個人信息共計2800萬條。同年9月26日,王濤被警方抓獲。
在庭審中,王濤推翻此前供述。王濤說,他在深圳花1800元買這個移動硬盤時,并不知道硬盤里有個人信息,他買的是視頻課程。
法官問王濤,“你以前在公安機關的供述是真實的嗎?”“我當時沒想清楚,是瞎說的。”由于王濤當庭翻供,法官宣布此案不適宜用簡易程序,將轉為普通程序擇日再開庭審理。
揭秘:為典藏公司牟利
42歲的王濤是黑龍江人,在北京經商多年。王濤說,從深圳回京后,他成立了一家典藏公司,在網上招聘10多名業務員,讓這些業務員每天打電話給客戶,推銷澳門回歸紀念幣等收藏品。一旦客戶表示需要藏品,王濤就讓業務員從馬甸市場等處取得實物,再給客戶送過去,從而掙到這些藏品的差價。
王濤向業務員許諾,每人月薪有2000元,每推銷成功一個按2%到10%提成。王濤使用的公民信息包括公民的名字、電話、個人地址等。而最令人驚訝的是,這些信息中還包括外地20名富豪的姓名、電話及個人財產狀況。
建議:應加大處罰力度
豐臺法院辦案法官表示,非法獲取、持有、買賣公民個人信息罪的最高刑期只有3年,不管犯罪分子獲利有多少,刑期就是這么多。目前,網上存在很多聊天群組,里面有成員發布個人信息,互相進行交易,從而泄露了公民個人信息。建議有關部門加大對此類犯罪的處罰力度。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