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1月18日消息? 盡管美國和伊朗在霍爾木茲海峽陳兵對峙,并在國際上繼續著“石油禁運”和“反禁運”的斗爭,但雙方卻通過特殊渠道“鴻雁往來”,究竟是戰爭的威脅增加,還是已經透露出“外交解決”的曙光?目前局勢仍然撲朔迷離。
美國仍努力建立“石油禁運聯盟”
美國政府仍然認為,對伊朗收緊制裁,是逼伊朗妥協的最有效手段,而對伊朗進行“石油禁運”,是最為釜底抽薪的一項制裁措施。因此,近一個月來,美國在全世界展開了對伊朗的“外交戰”,力圖建立旨在孤立和制裁伊朗的“國際石油禁運聯盟”。
美國財政部部長蓋特納剛剛結束其亞洲之行,游說中國和日本減少從伊朗進口石油。16日,美國國務院防擴散和軍控事務特別顧問艾因霍溫開始了對韓國為期3天的訪問。據悉,他將會見韓國高層官員,“強調國際社會合作解決伊朗核問題的重要性”,并轉達美國政府在執行《國防授權法》,對伊朗進行石油出口制裁等問題上的立場。
此前,美國常務副國務卿伯恩斯在蓋特納訪問中、日的同時,也對伊朗石油“進口大戶”土耳其進行了為期兩天的訪問。據悉,伯恩斯向土耳其外長達武特奧盧明確提出了兩點期望:關閉在土耳其的伊朗銀行;減少對伊朗石油的進口。伯恩斯說,在土耳其境內的伊朗銀行為其采購核原料提供了土壤,如果土耳其繼續與伊朗銀行進行合作,“將失去大量的美國銀行合作伙伴”。伯恩斯希望土耳其與美國在伊朗核問題上“進行一系列有效的合作”。
總體而言,美國在全世界的外交努力有成效,但也遇到了阻礙。據悉,歐盟已經原則同意對伊朗進行石油出口制裁,日本也表示將“考慮減少伊朗石油進口問題”。
不過,伯恩斯在土耳其卻碰了釘子。伊朗石油占其總進口量30%的土耳其,幾乎是一口回絕了美國的要求,表示只會遵守聯合國對伊朗的制裁決議,而不會追隨美歐的制裁步伐。就在伯恩斯訪問土耳其之前,土耳其外長達武特奧盧到訪了伊朗,并說土伊兩國關系正處在近400年來最好的時期。
除此之外,日本、韓國對美國的石油禁運計劃也有很多保留意見,比如減少從伊朗進口石油的過渡期有多長、減少多少進口量等問題。
在蓋特納結束亞洲之行后不久,美國宣布制裁中國的珠海振戎公司,理由是該公司與伊朗有成品油貿易,同時被制裁的還有新加坡和阿聯酋的各一家公司。
幾乎所有國家對美國提出的同一問題是:如果對伊朗進行石油出口禁運,那國際市場上這一石油缺口誰來彌補,沙特和阿聯酋這些海灣國家有這個能力嗎?與此相關的另一個問題:如果因石油禁運導致國際油價大漲,對各國經濟造成的沖擊由誰來承擔?
伊朗針鋒相對進行反禁運斗爭
針對美國組建“國際石油禁運聯盟”,伊朗也在外交上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一方面,伊朗威脅要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發誓“不讓一滴油從海峽通過”,另一方面,伊朗大談石油禁運對國際石油市場沖擊并威脅那些“希望填補伊朗石油出口真空的國家”。
15日,伊朗新聞電視臺當天援引伊朗駐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代表穆罕默德·阿里·哈提比的話說,如果伊朗南部周邊國家用它們的石油代替伊朗石油,它們將被認為是西方的幫兇。伊朗認為向西方開這樣的“綠燈”是不友好的姿態。
哈提比說,如果波斯灣地區國家足夠謹慎并宣布不會參與針對伊朗的石油禁運,將能阻止“喜歡冒險的西方國家”對伊朗石油出口實施制裁。他說,任何試圖替代伊朗原油出口的做法都意味著卷入一場“非常危險的政治游戲”,是以色列在推動西方對伊朗實施石油禁運。
據報道,歐盟將在本月23日舉行的外長會議上討論有關對伊朗實施石油禁運的議題。世界最大石油出口國沙特阿拉伯曾表示,已做好準備填補因伊朗遭制裁而產生的石油供給缺口。
美伊通過特殊渠道“鴻雁往來”
就在美國“卡爾·文森”號、“斯坦尼斯”號、“林肯”號3個航母戰斗群逼近伊朗,戰爭陰云籠罩霍爾木茲海峽之際,伊朗官方15日傳出消息說,美伊正在通過特殊渠道“鴻雁往來”。
伊朗政府15日表示收到一封來自美國政府的信函,這封信函據稱是通過3條渠道送抵伊朗的:分別通過伊拉克總統塔拉巴尼、伊朗駐聯合國代表及瑞士駐伊朗大使。美伊雙方都沒有透露這封“神秘信函”的具體內容,但表示這是“美針對伊朗威脅要關閉戰略運油通道霍爾木茲海峽的做法”向伊朗提交的一封信。
伊朗稱目前“正在研究”信件內容,“將在必要時給予回復”。與此同時,伊朗已將一封關于伊科學家被暗殺的信件交給了瑞士駐伊朗大使。伊朗在信中表示:“伊朗方面有足夠的證據證明,伊朗科學家遇害是由美國聯邦調查局有目的、有指揮地進行的暗殺活動。”伊軍方也表示,美國、英國以及以色列應當為這些暗殺事件負責。
自美伊兩國1980年斷交后,美國在伊朗沒有使館和大使,但美國在瑞士駐伊朗使館內設有利益代表處。
解決伊朗問題并非只有兩個選項
雖然美、英等國一再強調,對伊朗的“所有政策選項都在桌面上”,包括戰爭。但外交辭令是一回事,而實際政策又是另一回事。美官方和主流智庫都認為,與伊朗開戰“不是一個好選擇”,尤其是在美國大選年。
現在的問題是,美伊雙方似乎陷入了一個尷尬的境地:在特殊的國際國內政治背景下,雙方誰也不愿軟下來。一方面,美國對多年來未能說服伊朗棄核而感到“外交沮喪”,擔心伊朗“遲早擁有核武器”,尤其是在去年11月國際原子能機構出臺的一份報告中指出,“伊朗核計劃可能具有軍事用途”,更加重了美國的擔心。另一方面,美國也相信,軍事打擊可能會產生預想不到的后果,而制裁本身也不可能達到讓伊朗主動棄核的目標。
美國一些專家批評政府對伊強硬政策“不知要將局勢導向何方”。美國主流智庫認為,伊朗核問題最終的解決通道,仍然是外交談判。
伊朗議長拉里賈尼12日表示,伊朗同意重回P5+1會談,討論解決核問題。另有外交人士13日稱,伊朗已初步同意國際原子能機構派遣一個觀察團于本月底赴伊朗進行核查。
關鍵是雙方能否達成一個各自都能夠接受的條件。美國著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專家特爾哈米說,一些人總認為伊朗問題只有兩個選項:讓伊朗擁有核武器;或是在伊朗擁有核武器之前對其進行軍事打擊。但實際上,伊核問題還有第三個解決方案,也是和平的解決方案:建立“無核中東”。
他認為,伊朗的一大關切是以色列擁有的核能力,美國對待以色列和伊朗采用的是“雙重標準”。如果美國能夠在中東真正建立“無核區”,伊朗核問題也許能得到和平解決。
?
?
相關鏈接:
專家稱伊朗問題關鍵在核武器 談判為最終手段?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