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1月18日消息?聯合國17日發布《2012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通過詳盡的數據描繪出這樣一幅世界經濟圖景:發達經濟體深陷債務泥沼,新興經濟體也無法獨善其身,全球經濟面臨嚴峻挑戰。
為此,經濟學家警告,受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繼續發酵的影響,世界經濟增長今年將顯著放緩,各國政府必須刻不容緩地采取措施,應對日益加大的經濟下滑風險。但多數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經濟將不會出現硬著陸。
四大“頑疾”困擾發達經濟體
許多人把目前世界經濟所處的狀態稱為“后危機時代”,然而實際上,發端于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仍在發酵,世界經濟復蘇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上升。
不僅如此,一些發達國家在危機發生后的決策失誤導致全球經濟在今明兩年面臨嚴重風險。聯合國預計,即便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得到控制,且發達國家財政緊縮政策不會繼續加碼,今年世界經濟增速仍將從2011年的2.8%下滑至2.6%,遠低于半年前3.6%的預測值。
短期來看,發達經濟體面臨以下四大風險:債務危機深重、金融系統脆弱、高失業率和緊縮政策導致需求疲弱、政治僵局造成的決策機制癱瘓。而更令人擔心的是,這四大“頑疾”還可能形成惡性循環,引發嚴重金融風暴,加劇經濟增速下滑。
參與撰寫經濟展望報告的聯合國全球經濟監測中心主任洪平凡對新華社記者說:“四者之間已經形成了惡性互動,這些風險因素不但可以使發達國家再次陷入衰退,也會通過國際貿易和金融等渠道嚴重威脅到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與穩定。”
歐美經濟深陷債務泥沼
作為世界經濟的兩大“引擎”,美國和歐洲均被自身債務問題和經濟困境折磨得焦頭爛額。
美國經濟復蘇雖然在歲末年初出現了加速勢頭,但仍然如履薄冰,不僅就業、住房市場長期不振,高企的赤字水平以及激烈的黨派之爭也讓政府在制定經濟刺激政策時左右為難。許多經濟學家認為,美國經濟此次復蘇進程將很艱難,而且需要較長時間。
不僅如此,2012年是美國大選年,如果民主、共和兩黨針對財政預算的政治角力繼續惡化,從而導致更為劇烈的財政緊縮政策生效,那么剛剛有所起色的失業率將被推至新高,還將使原本未脫離險境的住房市場繼續惡化,并進一步打擊家庭和企業對未來的信心。而這一切可能導致美國經濟陷入二次探底。
歐洲的情況更不容樂觀。盡管各國為解決歐元區債務問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其力度顯然還無法控制危機進一步蔓延。
全球三大信用評級機構之一標準普爾公司近日下調了包括法國在內的9個歐元區國家的主權信用評級,并下調了歐洲金融穩定工具(EFSF)的3A評級,給歐元區的減債努力平添一層陰影。聯合國報告預計,今年歐盟經濟增長率僅為0.7%,遠低于去年的1.6%。
聯合國報告稱,即便歐債危機被成功控制,明年歐洲經濟增長仍將十分低迷,大多數國家經濟會處于萎縮邊緣,債務問題深重的歐元區邊緣國家則很可能陷入較長時間的經濟衰退。歐債危機一旦愈演愈烈,并蔓延到歐元區的大型經濟體,將很可能觸發全球性的信貸緊縮,從而導致整個歐元區陷入嚴重的經濟衰退并造成金融市場崩潰,衰退的程度將與2008年底到2009年初的情形相仿。
新興經濟體難以獨善其身
報告認為,與發達經濟體面臨的困境相比,新興經濟體有著更大的政策調整空間,并將繼續以較為強勁的增長擔起“全球經濟引擎”的重任,但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大背景下,新興經濟體也不可能身處危機之外,其可持續增長面臨挑戰。
總體而言,聯合國預計發展中國家經濟在2012年將增長5.6%,明顯低于2010年的7.5%和2011年的6.0%。
洪平凡說:“發展中國家2011年增長放緩主要是這些國家為應對通貨膨脹和信貸增長過快而采取宏觀經濟調控的結果,但2012年增速繼續下滑將主要是受發達國家拖累。”
從自身來看,新興經濟體不但面臨著過度投資所造成的經濟過熱和資產泡沫風險,還面臨由美元貶值、大宗商品特別是能源和糧食價格上漲交織在一起造成的輸入性通貨膨脹問題。
從外部環境來看,發達國家經濟發展仍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這對許多經濟增長高度依賴出口的新興經濟體來說無異于懸在頭頂的一把利劍,隨時有墜落的可能。
根據聯合國的報告,作為新興經濟體的領頭羊,今明兩年中國的經濟增速與2011年相比將下滑,分別降至8.7%和8.5%。印度經濟今明兩年預計將分別增長7.7%和7.9%,低于2010年的8.5%。
洪平凡表示,盡管今年歐美經濟放緩對中國出口造成的負面影響將更為明顯,但由于中國的經濟比較多元化,中西部地區的需求還有很大潛力,因此中國仍然有能力應對這一挑戰。此外,中國的政策空間目前還比較充裕,可以通過政策達到刺激內需以抵消外部需求不足的影響。
危機考驗各國決策者智慧
面對目前的經濟困境,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均陷入政策上的兩難境地,而如何更好地應對危機則考驗著各國決策者的智慧。
對于發達經濟體,經濟學家建議,由于經濟復蘇依舊脆弱且失業率居高不下,發達國家在采取進一步緊縮政策時必須謹慎,過早的財政緊縮不但可能會破壞脆弱的復蘇,還會導致財政開支的進一步惡化。而對于美國、德國這樣融資成本低廉的國家來說,仍有繼續實施財政刺激提振經濟的空間。
對發展中國家來說,一方面需要嚴防外部金融環境惡化的沖擊,另一方面仍應強化經濟結構調整實現可持續增長目標。
而為推動全球經濟更強勁、平衡及可持續增長,各國政府應盡快拿出更廣泛、堅決的應對措施,并加強全球協調與合作。
然而,面對危機時期不斷增加的國內政治壓力,很多國家政府在采取經濟措施的時候往往受到多方掣肘。
洪平凡說,在目前情況下,無論是美國還是歐洲,無論是黨派還是政府,大家都會考慮自己切身利益會受到什么影響,因此政策的制定不是一個簡單的技術和經濟的問題,所以很多政策的出臺前景并不那么令人樂觀。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