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餐館裝上我的設備,世上就沒“地溝油”了
黃浩:餐飲油水分離“第一人”
洋設備“消化”不了中餐館油污
首臺餐飲油水分離器誕生廢油做成生物燃料 可當柴油用
在酒店、餐館下水道入口裝一個設備,食物殘渣被過濾,泔水中的油脂自動收集,處理后的污水排入下水道時,不見一絲油光。
這種設備名為“JYH餐飲含油污水處理裝置”,發明人黃浩驕傲地說:所有餐館裝上他的設備,世界上就沒有“地溝油”了。
黃浩被稱為發明和生產餐飲油水分離器的“第一人”,技術連續兩年被中國環保產業協會授予國家重點環保實用技術,被環保部推薦列入國家火炬計劃立項項目。目前,企業生產質量標準被作為“國標”使用,全市近千家餐館使用他的發明。
餐館都面臨廢油超標直排難題
2004年,50歲的黃浩,告別工程裝飾行業,帶著兩千萬元身家第二次創業。他打定主意,別人做過的,技術含量太低的,堅決不做。
當時最熱門的數環保產業,但空氣凈化、工業污水和廢舊電池處理等行業,均有人涉足。黃浩父母所住的小區樓下有家餐館,夾雜著餐廚垃圾的污水經常漫溢,一到熱天臭不可聞。他發現,武漢不少餐飲企業存在這個問題。
當時,有關“地溝油”回流餐桌的報道常見諸報端。如果把餐飲污水中的廢油收集起來,不就沒有“地溝油”了嗎?
當年,他成立了武漢嘉源華環保科技公司。但收集、處理污水中的廢油,是個大難題,人工收集很麻煩,還會造成二次污染。他打算進口設備,賣給武漢的餐飲企業,然后用收集的餐飲垃圾生產飼料、肥料或生物燃料。
洋設備“消化”不了中餐館油污
2004年,他進口了一臺設備,裝到朋友的餐館,誰知處理過的污水居然不達標。環保部門專家分析認為,這可能是中西餐飲習慣和烹飪方法不同造成的:中餐比西餐用油量要多得多,廢水中的含油量太高了。
黃浩有點興奮:進口設備都解決不了的問題,不正是市場的空白嗎?他馬上聯系多家高校攻關。幾個月之后,設備研制出來了,但每套造價高達10多萬元,是進口的兩倍多,加上日常維護成本高,沒有市場價值。
不少知情的朋友好意勸他,這種設備研發難度大,全世界都沒有,還不知道將來能不能賣出去,何苦花這多冤枉錢?但他不聽。
跟高校專家教授溝通多了,黃浩學到了不少專業知識。高校攻關不成,他萌生了自己組織團隊搞研發的想法:手頭有2000萬,一年花200萬,可以搞10年!就這樣,9位高校的博士、碩士和兩位高級工程師,陸續被他招至麾下,他自己則甘當“小工”。
黃浩清楚地記得,2007年冬天,武漢雜技廳小藍鯨酒樓安裝他的試驗設備時,安裝工怎么也裝不上去。最后,是他自己跳進污水池里,忙了幾個小時才罷休。裝完之后,雙腳已經凍得沒了知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