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為切實增強我省的文化自覺與自信,扎實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我省將從3月1日至23日面向全社會開展提煉“海南精神”內涵征集活動。本次活動由省委宣傳部、省社科聯、海南日報、海南廣播電視總臺主辦。
據介紹,本次活動的征集內容是“海南精神”面向社會大眾的內涵表述,表述總字數在20字以內。“海南精神”要富有深刻的價值內涵,能夠集中代表海南現代文明的發展方向,體現時代特征;彰顯海南地域特色,體現海南優秀傳統文化精髓;要易懂易記、朗朗上口,容易被廣大群眾接受。
主辦單位對征集到的“海南精神”表述語進行篩選和討論后,將在我省主流媒體上公布活動結果,并對優秀稿件予以獎勵,歡迎廣大讀者積極參與。
海口網3月1日消息??29日,有關“海南精神”征集提煉活動的消息在媒體刊發后,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根據粗略統計,活動主辦方今天一共收到80多名群眾提出的100多條表述語。
海納百川、海納八方、開放包容、兼容并包、創新務實、開放創新……海南日報記者從100多條讀者、網友提出的表述語中發現,以“海”、“包容”、“創新”為題的表述語出現頻率較高。
海口市民李俊提出的表述語是“自信、寬和、快樂、進取”。他認為,經過多年發展,海南經濟社會發生了顯著變化。海南本地群眾以自信、寬和、快樂、進取的心態,和眾多外來移民一道,共同見證和推動著這座島嶼的進步成長。
來自江西的周先生提出的表述語是“淳樸熱情、執著堅毅、博大情深”。在海南生活6年來,周先生表示,“海南給我的第一感覺是很溫暖。人們淳樸熱情,對我這個異鄉人一點都不排斥。生活在海南的人們,不斷以執著堅毅的精神推動著地區發展。‘博大情深’既說明了海南海洋環境的博大,也形容了海南以博大的包容心接納著外來人才和文化。”
陳杰來自重慶,在海南工作已經6年。今天在報紙上看到“海南精神”提煉征集活動的消息后,他提煉出自己心中的“海南精神”表述語:“革新進取、和諧發展”。身為“新海南人”,陳杰表示,海南憑借“革新進取”的精神不斷推動社會經濟發展,近幾年的顯著變化有目共睹。在今后的發展中,必須注重以“和諧發展”為理念,繼續推動地區建設。
從事律師行業的王新心中的“海南精神”是“質樸包容創新開放”。他認為,生活在這座島嶼上的人們品質淳樸,與人為善。多年來,海南始終以開放包容的胸懷接納著外地人才和異地文化,通過不斷創新推動著地區發展。
活動期間,投稿者可登錄南海網(網址:www.hinews.cn )在線提交自己提煉概括的“海南精神”表述,或發送電子郵件到hnjingshen@163.com ,也可郵寄到海南日報社政文部(地址: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郵編:570216)。投稿者須注明作者姓名、地址(含郵編)、聯系方式等相關信息。
用地區精神引領國際旅游島建設
人們常說,地區精神是地區發展的靈魂。那么,應該如何提煉“海南精神”?提煉“海南精神”意義何在?如何利用“海南精神”推動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針對以上問題,海南日報記者今天采訪了我省部分專家學者。
在提煉過程中激發群眾熱情
“‘海南精神’的征集結果重要,但是提煉的過程同樣重要。不能把‘海南精神’的提煉當成簡單的口號評選,必須在提煉過程中,不斷喚醒群眾對海南的熱愛,激發各界群眾對海南歷史文化和精神追求的思考,激發人們參與推動海南發展的熱情。”海口市社科聯主席、海南大學圖書館館長詹長智表示。
詹長智建議,活動中,要通過舉行座談會、專家研討會等多種形式,積極發動社會各界力量,切實提升人們參與“海南精神”征集提煉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人們重新發現和認識海南之美。
凸顯地方文化特色
媒體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已有多個省份、省會城市及地級市陸續推出了各自的城市精神表述語。但是,不少地區的城市表述語大同小異。
省委黨校教授唐鎮樂表示,要用20個字精煉概括出海南的獨特個性和歷史文化并上升為精神,絕非易事。“海南精神”的提煉必須凸顯本地獨特的地理特色、歷史傳統和文化特色,切實激發人們推動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熱情。
唐鎮樂認為,海南發展需要文化精神的引領。作為地區發展的重要文化標志,“海南精神”的提煉應該集思廣益,通過全民投票參與評選等方式,提煉出具有鮮明本土特色的口號。他表示,在“海南精神”的提煉中,應該重視弘揚23年紅旗不倒的精神和海南建省辦特區的精神。
將地區精神落實到行動中
“地區精神是激勵人們參與地區建設的動力。‘海南精神’不能成為大而無用的空口號,必須切實轉化為人們推動海南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詹長智認為。
詹長智表示,目前,海南正在全面推進國際旅游島建設,需要社會各界群眾秉承同樣的精神理念,朝著一個共同的奮斗目標前進。我省應該通過大力宣傳教育等活動方式,將“海南精神”與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有機結合,將“海南精神”落實在具體行動中,切實推動海南經濟社會發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