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3月7日消息?2012年3月7日消息千年前,老子騎青牛至秦嶺,結廬樓觀,著《道德經》,成就了東方哲思的“灼灼其華”;千年后,西安曲江新區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聯合周至縣政府,成就了西安樓觀中國道文化展示區的“大道恢弘”。
2012年3月2日,繼曲江農業博覽園之后,西安樓觀中國道文化展示區之道教文化區、化女泉景區、延生觀景區在社會各界的共同關注中全面綻放。
與時俱進 以時代精神詮釋道文化
古人云:“關中河山百二,以終南為最勝;終南千峰聳翠,以樓觀為最佳”。西安樓觀位于陜西周至縣終南山北麓,竹林茂密,古木成蔭,素有“洞天福地”、“道源仙都”之美譽,更以“古、秀、幽、奇 ”的自然風光聞名遐邇。
2010年1月29日,西安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決定由曲江新區聯手周至縣政府,共同啟動實施西安樓觀中國道文化展示區的開發建設。自此,打造中國一流道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夢想正式起航。展示區規劃面積33.04平方公里,是以趙公明財神文化景區、道教文化區、化女泉、延生觀、仙游寺、大秦寺為文化吸引物,以秦嶺終南山峪口生態旅游、田峪河濱河休閑旅游、秦嶺北麓現代農業觀光旅游為配套服務,以樓觀新鎮為城鄉發展示范的立體多元的創意旅游綜合區。在弘揚傳統中華人文經典、促進城鄉一體化等方面具有強力帶動作用。
高起點規劃,大氣魄謀篇,西安市委市政府對展示區的建設提出了“統一規劃、有效整合、深度開發、集約經營”的要求,曲江立即聯系周至縣相關專業人士及國際創意及規劃團隊,對樓觀文化旅游資源進行了重新梳理,把對于歷史文化和遺存的展示、研究、推廣、教育與當代的文化生活、文化思想結合,用當下的方式與當代受眾產生鏈接,將大象無形之“道”用文化與創意展現世間,讓“道”與時俱進煥發新的光彩。
創新發展 打造世界《道德經》朝圣之地
2012年3月2日,道教文化區、化女泉景區、延生觀景區的開放,標志著西安樓觀中國道文化展示區的全面開放,標志著樓觀成為世界《道德經》朝圣之地的夢想起航,標志著“曲江模式”在“差異化發展、分類引導、服務三農、生態宜居”四方面促進小城鎮大戰略的積極探索初見成效,標志著 “政府統籌文化規劃、企業組團投資建設”全新發展模式首輪實踐成功。
道教文化區以老子說經臺為中軸線,由西安曲江大明宮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景區結合了道教“一元初始、太極兩儀、三才相和、四象環繞、五行相生、六合寰宇、七日來復、八卦演易、九宮合中”的文化概念,依山而建。總體布局形成“一條軸線、九進院落”,空間序列層次豐富,表達了道文化對世界的認知及其深厚的哲學思想。
化女泉景區以老子點化徐甲的故事為基礎,由西安曲江文化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景區以“道泉傳說、養心圣境”為定位,經營項目涵蓋了女子養生、品泉文化、道茶文化等內容。
延生觀景區以唐代玉真公主出宮入道之處為依托,由西安曲江文化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景區以道家博大精深的養生文化為背景,以“道源養生、千古名觀”為定位,形成了集道教祈福、養生于一體的主題景區。
三大景區與其他已落成景區,共同由投資方委托西安曲江文化旅游(集團)有限公司運營管理。曲江文旅以“道”、“農”、“峪”、“會”為主線,以展示區文化旅游資源為基盤,誓將樓觀打造成為“東方達沃斯”,世界級《道德經》朝圣之地。
幾何裂變 構筑西安旅游新格局
兩年,五大景區建成開放。在西安曲江和周至縣的共同努力下,西安樓觀中國道文化展示區風骨初現,肌理均勻,再現“關中河山百二,以終南為最勝;終南千峰聳翠,以樓觀為最名”的昔日勝景。
展示區五大景區聯動,促進中國一流道文化旅游目的地禮成,帶動秦嶺北麓文化旅游產業的全面升級。國脈秦嶺見證了終南文化和樓觀人文的變遷。大秦嶺包容大旅游,大旅游傳承大文化,大文化浸潤大秦嶺。在西安樓觀中國道文化展示區,文化、生態與旅游相互交織并形成閉環,這是文化動能的循環,這是生態鏈條的循環,這是旅游經濟的循環。
自此,一幅展示區濃墨重彩的畫卷將徐徐展開:國脈秦嶺人文山水暈染鋪陳,道文化景區星羅棋布,萬畝觀光農業完美呼應,溫泉、田園、濱河多主題星級酒店全面布局,當地居民、宗教人士、都市新農夫、旅游從業人員和國內外游客和諧共處詩意棲居……
自此,西安市的旅游格局將面臨新的裂變,我們有理由相信,因為西安樓觀中國道文化展示區,到訪西安的游客人均逗留時間將從2.5天延長至3天甚至更長!我們有理由相信,因為西安樓觀中國道文化展示區,秦嶺北麓將從西安市民“后花園”華麗轉身為大隱于市的國際級會獎旅游目的地!我們更有理由相信,因為西安樓觀中國道文化展示區,中國道文化將與現代服務業完美融合、具化,隨著展示區的聲名遠揚而無限演繹并歷久彌新。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