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您當前的位置 : 國際新聞>

    日本舉行“3-11”大地震遇難者追悼大會(組圖)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2-03-11 16:45

      2012年3月11日是日本“3·11”大地震一周年紀念日,日本民眾紛紛舉行活動悼念遇難者。圖為3月10日,日本福島縣磐城市民眾用燭光哀悼“3·11”大地震遇難者。

      海口網3月11日消息? 綜合報道,北京時間11日下午1點46分,為了紀念一年前在這個時刻發生的9.0級大地震以及其后引發的海嘯災難,日本全國默哀一分鐘。

      這是日本政府首次為自然災害而遇難的國民所舉行的追悼大會中一個環節。

      火車停車、輪船靜止,包括反核示威者和駐外使節在內的幾乎所有日本人,此刻低垂頭顱、表情肅穆。

      日本天皇強調人與人之間的“紐帶”

      日本天皇夫婦和首相以及其他政府高官和災區代表等1200多人,在位于日本首都皇宮前的國立劇場,為在那次“毀滅性”災難中的19000多名遇難者舉行哀悼。

      劇場中央豎立著一根以白色菊花和百合點綴的、象征逝者靈魂的立柱。

      三周前剛做完心臟搭橋手術的日本明仁天皇在皇后的陪伴下發表講話,他說日本“永遠不會忘記”這場災難,他同時還強調在重建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紐帶”的重要性。

      “在災區重建過程中還將遇到很多困難,”他說:“我希望每一位日本人都能與災民心心相連,繼續幫助他們提高生活水平。”

      野田佳彥矢言讓日本從災難中“重生”

      首相野田佳彥說他與災民感同身受并矢言日本將從這場全球震驚的巨大災難中復原。

      “很多人失去了生命… …,我感受到了那些失去親人的家庭的痛苦,但卻無法充分表達我的悲傷。”

      野田還說不僅要繼續為那些每天都在與生活作斗爭的災民提供幫助,還要與他們攜手共同完成“通過重建實現日本重生”的歷史任務。

      之前,野田在美國媒體發表文章,承諾克服地震、海嘯和核電站事故三重災難帶來的挑戰,建設“新日本”。

      他說,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廢墟上實現經濟快速增長,在石油危機后構筑最節能經濟模式,地震一周年之際,“我們的目標不僅是使日本恢復到2011年3月11日以前,更要建設一個新日本”。

      2012年3月11日是日本“3?11”大地震一周年紀念日,日本民眾紛紛舉行活動悼念遇難者。圖為日本福島的一家人在海邊為地震海嘯遇難者默默地祈禱。

      各地共同舉行儀式悼念“311”遇難者

      在日本其他地區也舉行了規模不等的悼念儀式,尤其是遭受海嘯襲擊的災區,人們聚集在一起,靜靜抹淚,向在地震和海嘯中遇難的親朋好友表達哀思。

      在重災區陸前高田市,一名身著紫色袈裟的和尚在一個被地震與海嘯損毀的廟宇內敲響祈福之鐘。

      巖手縣大船渡市,身穿黑衣的居民們為在去年今日喪生的數百名同鄉好友默哀,有人則在默默垂淚。

      在海嘯中失去母親和妻子的46歲的千葉光生說:“我們不能總是沉浸在悲痛中。我們的任務是面對現實,一步一步向前走。”

      “但這座城市遭受的打擊太大,我們的心靈創傷也非常深。重建之路將需要很長時間。”

      美國紐約市則在日本時間11日上午舉行了東日本大地震一周年追悼儀式,為遇難者祈福,并鼓勵日本災民稱:“紐約不會忘記(大地震),今后也讓我們一起實現復興。”

      重建之路艱難災民信心不足

      即使距離那場撼動全國、震驚世界的“復合災難”已經一年時間,日本民眾仍生活在福島核泄漏事故的陰影下,身心俱疲,災后重建更是任重道遠。

      此次地震和海嘯共導致15854人遇難,3155人失蹤。約1600名兒童在震災中失去了父母。目前,災區余震依然異常頻繁,約34.4萬災民仍被迫在臨時住宅等地方避難。

      地震中完全或部分遭到毀損的房屋共計達38.3萬棟左右。將居民集體搬遷至高地的計劃至今仍無一落實。由于避難生活極為不便,不少人在壓力之下病倒。

      地震對農田造成的破壞依舊嚴重。福島約有7300公頃農田2012年被禁止耕種大米,宮城曾被海水淹沒的7800公頃農田至今未能恢復。

      此外,堆積如山的震災垃圾也加重了災區的陰霾。據日本環境省介紹,3縣的震災垃圾總量達2252.8萬噸,是阪神大地震的1.5倍。而愿意接受這些部分受到核污染的垃圾的市町村則少之又少。

      一項調查顯示,雖然有8成的災民表示有朝一日想回到自己受災的故鄉去,但是超過半數的人認為:要實現災后重建,十分困難。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 [編輯:劉瀚濤]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