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上午,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閉幕。閉幕會后,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與中外記者見面并回答記者提問,這是溫家寶總理最后一次在全國兩會閉幕后答記者問。圖為溫家寶手持手表說,他認真回答了記者提問整整三小時。中新社記者杜洋 攝
中國國防預算首次超千億美元、GDP增速不再“保八”、溫家寶卸任前“動情”記者會,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不僅是中國的頭等大事,外國媒體也不吝筆墨地進行了報道和分析。
軍費首破千億美元
在本次人代會召開前一天,前外交部長李肇星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我國2012年國防預算為6702.74億元,比去年增加676.04億元。這條消息迅速引起了全球熱議,當天僅英文報道就有近千條。
美國《華盛頓郵報》稱,中國國防預算首次沖破1000億美元大關。這次中國公布國防預算,趕在了亞洲鄰國“神經緊張”和美國將重心轉向亞太地區之時。
針對國防預算問題,也有很多媒體在隨后幾日引用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的數據稱,亞洲各國國防預算綜合將在2012年首次超過歐洲。英國《衛報》發文評論稱,在經濟壓力下,歐洲國防預算不斷削減裝備計劃。在2008年到2010年,至少6個北約成員國削減了國防預算。本月17日,印度宣布今年的國防預算增加17%,達到390億美元。巴基斯坦《論壇快報》發表題為“為趕中國,印度國防預算提高17%”的文章稱,鑒于此前幾天中國宣布國防預算增加11.2%,印度此舉是為了抗衡中國。
“GDP崇拜需終結”
一天之后的3月5日,中國總理溫家寶的政府工作報告再一次掀起海外媒體報道熱潮。報告中指出的“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預期增長目標為7.5%”,放棄“保八”的目標引來外國媒體不少解讀。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分析人士早就預計中國會稍微降低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這有兩個原因,首先,中國正試圖轉型,從倚賴出口和對國有企業的大量投資轉向依靠國內消費;其次,中國將放慢經濟增長看做抑制通脹的一種手段。
美國《大西洋月刊》則發文稱,7.5%是一種政治信號,它提醒各級政府“GDP崇拜的日子需要終結”,將不得不為拖延已久的重組讓路。中國政府的中心優先選擇不再是簡單的經濟增長,它面臨的首要挑戰是經濟增長引發的社會政治緊張以及不平等。
美國《紐約時報》則對政府工作報告抱有謹慎的態度。該報稱,溫總理在此前的講話中多次提及要實現經濟的平衡增長,但是很多關鍵的結構性調整受到了地方政治勢力的強力阻撓。
總理“動情”記者會
每年兩會的“壓軸大戲”總理答記者問又讓媒體“激動”了一回。
“在最后一年,我將像常年負軛的老馬,不到最后一刻絕不松套。”“我真誠希望,我,連同我這一生為人民做的有益的事情,人民都把他忘記,并隨著我日后長眠地下而湮沒無聞。”14日的記者會時間達到了少見的3個小時。溫家寶總理在卸任之前的最后一次記者會的要點,登上了全球各大主流媒體的頭版,特別是一些“吐露心聲”的話語,被眾多海外媒體稱為“動情”和“震撼”。
《德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的文章稱,溫家寶在卸任之前的最后一次“兩會”記者招待會上的坦誠和直接,可以說超越了許多觀察者事先的期待。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