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國際油價大幅走高,給脆弱的全球經濟再添負擔。近來,美、英、法相繼建議國際能源署動用戰略石油儲備來加大市場供應,平抑油價。但分析人士認為,目前油價走高主要是因為供需矛盾,他們對釋放儲備平抑油價的效果表示懷疑。
國際能源署預測,2012年全球用于購買石油的成本將創下新高,達到1.5萬億歐元(約合2萬億美元)。歐盟成員國購買石油的成本將達5020億美元,而美國方面,今年用于購買石油的成本也將達4260億美元。國際能源署首席經濟學家法提赫·比羅爾說,高油價已取代主權債務危機,成為歐洲經濟復蘇的最大障礙,甚至有可能導致經濟二次探底。今年2月中旬,美聯儲主席伯南克也警告說,高油價可能會破壞美國經濟復蘇。
國際能源署總干事瑪麗亞·范德胡芬29日發表簡短聲明說,該機構將密切跟蹤市場和協調各國行動,準備在市場條件合適情況下進行干預。這表明國際能源署有可能動用戰略儲備對市場進行干預。
法國媒體當天援引不具姓名官員的話說,今年7月1日歐盟對伊朗石油進口禁令將正式生效,因此釋放儲備很可能從7月開始。據悉,這次動用戰略石油儲備的建議最早由美國和英國提出,法國對此表示支持。韓國和日本也可能加入這一計劃。但最后決定還取決于國際能源署成員國能否達成共識。
釋放戰略石油儲備是應對短期石油供應沖擊(大規模減少或中斷)的有效途徑之一。國際能源署成立于1973-1974年石油危機期間,是石油消費國政府間經濟聯合組織,目前擁有28個成員國。該機構成員國戰略石油儲備超過41億桶,其中近16億桶是公共儲備,專門用于應對緊急情況。在歷史上,國際能源署分別于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2005年卡特琳娜颶風襲擊美國和2011年利比亞內戰期間三次動用戰略儲備平抑油價。
分析人士認為,今年來油價飆升的主要推動力是伊朗核問題。國際制裁措施將使伊朗原油日出口量下降50萬桶,至100萬桶。經合組織29日發布評估報告指出,近來油價飆升是國際原油供需矛盾的結果,該組織成員國石油庫存已降至歷史低位,而歐佩克產能提升空間有限。能源咨詢公司能源基金顧問分析師盧卡·巴卡里尼認為,決定油價最重要的因素仍是供求關系,目前需求巨大,但供應有限,且閑置產能有限,因此即便釋放庫存也無法長久阻擋油價上漲趨勢。
法國《世界報》發表評論說,動用戰略石油儲備只是美、英、法等國釋放的“政治信號”,特別是即將舉行總統選舉的美法兩國。(李明田果)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