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專家訪談現場(人民網記者趙敬菡攝)
人民網北京4月21日電 “鉻超標膠囊”事件引起社會的強烈關注,在某種程度上引發了公眾的恐慌。那么,我國對藥用膠囊有沒有執行標準?鉻有沒有毒性,鉻超標對人體會產生多大的危害?使用工業明膠生產的膠囊,它的毒性有多強?針對公眾急于了解的這些問題。今天,人民網邀請了國家藥典委員會首席專家錢忠直研究員;中國毒理學會副理事長、軍事醫學科學院毒物藥物研究所廖明陽研究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所研究員、衛生部微量元素營養重點實驗室主任楊曉光做客專家訪談,接受記者的專訪。
記者:“鉻超標膠囊”事件引起社會強烈關注,在某種程度上也引起了公眾的恐慌。請問專家們對此有何看法。
楊曉光:作為科技工作者和消費者,對于一些不良企業使用工業明膠用于藥物膠囊,這種違法的行為,我們表示非常憤慨,表示強烈的譴責,應該嚴厲打擊這種行為。這些不良商家敢于踏破社會的底線,違法使用這樣的一些鉻超標的膠囊用于我們的藥品,對這樣的事情國家應該嚴查。
記者:我國對藥用空心膠囊有沒有執行的標準?
錢忠直: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是國家藥品標準的主體。中國藥典從2000年版就開始收載藥用空心膠囊,準確點說,藥典用的名詞是“明膠空心膠囊”,這是藥典的準確用語。從2008年開始,我們對空心膠囊開始提升安全方面的指標,原因就出自于監管的反饋,為了加強監管,保證公眾的安全,在國家標準里面增加了鉻的限量檢查。鉻的限量檢查當時增加的時候,對于它的限度怎么制定,由于工業皮革需要鞣制才能制成皮革等等,鞣制過程中使用了鉻粉等原料會造成鉻的殘留。如果用這些原料來加工成明膠做成膠囊的話,膠囊鉻的含量肯定是很高的。
為了杜絕這種行為,確定把鉻作為了一個重要的安全性指標制定進來,這也是經過反復討論的。我們也考察了國際上的相關標準,對于鉻的測定,美國藥典和日本藥典都沒有規定,只有歐洲藥典才對鉻有限度要求,它的規定是10ppm。我們中國藥典規定的是2ppm,為什么定2ppm呢,實際上就是要杜絕工業皮革的下腳料混入制造膠囊的原料,2ppm這個限度就是把鉻作為標記物來控制工業明膠的混入。
相對于歐洲藥典,我們目前中國藥典的空心膠囊的標準,可以說是最嚴格的一個標準。我們從2008年開始啟動這個項目,2009年標準制定之后在網上公示,征求全國的意見,沒有收到反對意見,所以于2010年正式收錄藥典中。
記者:對于藥用空心膠囊,如何做到有效管理?
錢忠直:因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藥用空心膠囊的管理,跟藥廠的管理是一樣的,就是說必須取得許可。取得藥品生產許可意味著什么呢?意味著所有用的原料都必須是符合藥用要求,它和藥廠是同一級別的,要完全符合國家藥品標準。據我所知監管部門是通過日常檢查和監測抽驗來進行監管的。
藥用空心膠囊在我國實行許可管理。藥用空心膠囊生產企業必須取得藥品生產許可證,采購的明膠應符合藥用要求,經檢驗合格后方可入庫和使用。生產的產品應由企業質量管理部門檢驗合格后才能出廠銷售。一旦用的原料不符合國家標準所規定的要求,就是一種違法行為。我們堅決嚴厲譴責這種違法行為,必須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記者:我們發現這次事件都是鉻超標惹的禍。鉻有沒有毒性?鉻超標對健康產生多大的危害?
廖明陽:關于鉻的問題,我們知道人體內的鉻通常以總鉻來計算,人體內有三價鉻和六價鉻,三價鉻、六價鉻攝入到體內是一個氧化還原的過程,三價鉻氧化成六價鉻,六價鉻還原為三價鉻。國內外的大量研究資料證明,三價鉻的毒性比較小,而六價鉻如果長時間、大劑量的攝入的話,可以引起腎臟損害,還可能有致突變、致癌等作用。
人體鉻的主要排泄是通過腎臟排泄。一般來說,一個健康成年人每天通過腎臟排放鉻的能力可達到約0.2毫克,從現有有關鉻的安全性資料和報道的膠囊中鉻的最大含量以及病人每天攝入的膠囊數來看,一般認為不會引起人體鉻急性中毒和慢性鉻蓄積。
不過,對于企業這種違法行為,我們要嚴厲譴責,也希望國家主管部門對此要依法嚴肅處理,確保人們的用藥安全。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