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源發生泥石流28人被埋
山體垮塌形成長2000米、寬50米、深6米的滑坡體
16人遇難,其余被埋者生還可能性渺茫,搜救仍在進行
昨日,記者從伊犁州宣傳、公安消防等部門了解到,7月31日凌晨,新源縣阿熱勒托別鎮卓勒得溝一礦點因山體垮塌形成泥石流,將阿熱勒托別鎮鐵礦廠臨時生活區一臨時工棚掩埋,造成28人被泥石流掩埋。截至記者昨日23時30分發稿時,已有16人遇難。
16名遇難者中10名為男性,3名為女性,1名兒童。其余兩名身份暫無法確定。
據了解,此次泥石流發生地距離新源縣60余公里,卓勒得溝這個礦點周圍是山溝和礦區,方圓幾公里內沒有居民點,因山體垮塌形成長2000米,平均寬度50米,平均深度6米的滑坡體,滑坡體總量60萬立方米。
據相關人士介紹,發現災情后的一小時左右,新源縣安監與衛生、醫療、消防等部門組織的搶險分隊就已趕到現場開展救援,當地政府連夜調集106輛機械,組成366人的應急隊伍,全面展開搜救,并進一步排查周圍的災害隱患。至昨日6時,已有接近500人到達現場展開搜救。
記者與前方救援人員連線得知,從當天2時到23時30分,救援人員共搜救出遇難者遺體16具,另外被掩埋的12人還正在繼續搜救中,而被埋者的生還可能性渺茫。
據了解,災害發生后,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春賢和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努爾﹒白克力在第一時間對搜救工作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以赴搜救被埋人員,并立即安排自治區工作組趕赴受災現場。伊犁州主要領導也于當日凌晨趕到現場指揮搜救。
另據伊犁州氣象局天氣預報,8月2日至4日,伊犁河谷地區普遍有小到中雨,新源可達中到大量,將使此次救援增加難度。
記者還從相關部門了解到,事發當天,部分遇難者家屬已趕到現場。伊犁州黨委、政府要求救災人員做好自身安全防范,防止再次災害發生。同時,做好失蹤及死亡人員家屬的安撫和善后工作。并立即對所有地質災害隱患區域開展地毯式排查,及時發現解決問題。(記者王麗麗)
相關背景
8處地質災害重點防范區域
自治區國土資源廳發布2012年新疆地質災害防治方案,方案確定伊犁谷地、準噶爾盆地西部中低山丘陵區、阿爾泰山南麓中低山丘陵區、天山北麓博樂-木壘低山丘陵區、天山南麓烏恰-阿克蘇-庫爾勒低山丘陵區、昆侖山北麓中低山丘陵區、昆侖山西部中高山區、吐魯番-哈密盆地等8處地質災害重點防范區域,以及35個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防范點(段)。
這些區域和隱患點易受積雪融化、汛期降雨及山洪等因素影響,發生山體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
新疆地質災害分布點多面廣,其中90%以上在農牧區。近年來,新疆積極開展地質災害防御防治工作。2011年,天山南北麓、伊犁谷地、南疆西部地區發生的90%以上地質災害都被成功預測,新疆全年共發生地質災害24起,比上年減少297起。(據新華社)
現場救援
肩扛救援器材趕往現場
新源縣泥石流發生后,本報記者立即通過電話與當地消防部門取得了聯系,了解此次救援的具體情況。
據新源縣消防大隊大隊長郭鵬介紹,他接到報警的時間是7月31日1時05分。新源縣大隊立即出動3車15人趕赴現場并立即將信息報送至伊犁消防支隊全勤指揮部。
伊犁消防支隊全勤指揮部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支隊長王世君于2時20分親自帶領全勤指揮部人員及特勤中隊3車19人趕赴現場。
由于通往事發地點的路況不好,加上夜行山路,60多公里的路,他們走了一個半小時。達到現場后,郭鵬通過觀察發現山體結構仍然不穩定,隨時有再次塌方的危險。伊犁消防支隊全勤指揮部立即組織官兵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搜尋被埋者。由于道路狹窄,遍地都是臉盆大的石頭,消防官兵只能手抬肩扛救援器材趕往泥石流現場施救。
由于泥石流形成的滑坡體呈梯形,無法人工挖掘,救援人員被分為搜救組和機械組。郭鵬所在的縣消防支隊和一些礦工被分到了搜救組,隨身攜帶雷達生命探測儀。而他們發現,生命探測儀根本探不到生命體,“這說明,被埋者生還的可能性為零。”但搜救人員并未放棄,繼續搜救。
如遇到被埋者,救援人員害怕二次傷害到被埋者,就用小鐵锨一锨一锨將尸體周圍的土鏟除,然后移開一個個臉盆大小的石塊,輕輕地將尸體挖出。
找到13具遇難者尸體后,根據地形判斷,剩下的人員可能會掩埋在6米深左右的土層下,用挖掘機亂挖,可能直接碰到被埋者。為了盡快找到被埋者,
郭鵬他們向伊犁州消防支隊申請調來了兩條搜救犬,希望在搜救犬的幫助下,能盡快找到人。(本報記者王麗麗通訊員梁峰黃超)
專家解讀
新源泥石流與降雨增多有關
昨日記者連線伊犁州氣象臺臺長、首席預報員高明華。據他判斷,新源泥石流與當地近期降雨增多有關。
7月28日,新源阿熱勒托別鎮普降大雨。伊犁州氣象臺數據顯示,降水量在16.8毫米。再往前追溯,7月中旬有連續4天大雨天氣,最大降水量達到18.2毫米。
高明華說,阿熱勒托別鎮位于新源縣東側60公里,緊靠天山,地形是窄山溝,極易發生降水。這種程度及頻率的降水在夏季也屬正常,“另外,6月30日鞏留與和靜交界處發生6.6級地震,有可能造成相鄰的新源地區土層松軟,易匯集水流,半個月的降水積累造成滑坡。”
而這種說法也得到了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高級工程師王煜的認可。他說,泥石流是指在山區或者其他溝谷深壑,地形險峻的地區,因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災害引發的山體滑坡并攜帶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塊的特殊洪流。泥石流的形成需三個基本條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適當地形;上游堆積有豐富的松散固體物質;短期內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來源。
而此次新源發生的泥石流,與上述條件都十分吻合。事實上,在新疆一些地質災害多發區上述這種地表居多,無法疏散水流,所以當雨水過多地表無法吸收,很容易形成徑流,加上地質松散,就會造成泥石流的出現。
記者還在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公布的今年全疆8處地質災害重點防范區域中發現,就有此次發生山體垮塌的新源縣阿熱勒托別鎮,而泥石流是主要預防災種。
王煜從阿熱勒托別鎮的地形分析該地區山高溝深,地形陡峻,溝床縱度降大,流城形狀便于水流匯集。進入夏季以來,全疆范圍內降水增多,新疆各地迎來山體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高發期。
此后3天,新源縣、尼勒克縣將有中到大雨,那拉提等山區有大到暴雨,有可能出現雷電、冰雹等,這些都會增加救援的難度。(本報記者葛文君)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