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平樂社區老年模特隊在表演節目。(圖片由清平樂社區提供)
?
海口網8月27日消息? “老丁,老丁,今年八十整……”歡快的音樂從日式單放機流淌而出,老人格外高興地對記者說:“這是我為隔壁丁老頭寫的歌,譜的曲,我老伴原唱,制的碟。”
說話的老人叫姜洪,和老伴都是黑龍江牡丹江市的退休老干部。因為病痛和寂寞,2009年,老人夫婦一起來到海南省三亞市,在清平樂社區買了房,和社區的其他老人們,共同組建了一個新的“家”。
而清平樂社區,則被省文明辦列為全省首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點。
退休老人的幸福生活
“我有高血壓,糖尿病。在老家時,行動不便,兒女又都有自己的事業,不在我身邊。因此照顧我的一切重擔,都落在了也有病痛的老伴身上。日子過得真是寂寞、失落,患上了典型的空巢家庭綜合癥。”姜洪說。
2008年冬季,姜洪和老伴在朋友的介紹下,來三亞度假,立刻就被這個美麗的城市所吸引。住了幾天時間,就感覺病痛有明顯減輕。同時,老人無意中聽說三亞有一個養老型社區,叫清平樂。
經過認真考察,老人了解到,這個社區以老年人為主,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候鳥老人。小區建設十分注重養老的定位,綠化建設,無障礙建設,尤其是文化設施建設,都非常到位。后來,和老伴商量后,老人賣掉了老家的房子,在清平樂購置了一個二手的一居室,一住就是3年。
“在三亞這幾年,是我退休近10年來,生活得最快樂、幸福、精彩的幾年。以前的病基本好了。年輕時沒有來得及做的一些事情和愛好,都得以發揮。現在我是社區的繪畫、音樂骨干,還是這里的老年大學教師兼學生。老伴唱京劇,還是社區老年舞蹈隊和模特隊的成員。”老人不無得意地說。
說起姜洪的老伴,在清平樂社區可是大名鼎鼎。老人名叫王艷杰,因為愛唱京劇《紅燈記》里的“李奶奶”而聞名,小區老人習慣稱她“李奶奶”。
寓學于樂的“銀發達人”
“橫刀哪顧頭顱白,躍馬緊傍青壯人。我現在還堅持每天學習。”姜洪老人說,自己年輕時醉心于畫畫、作曲,但由于工作繁忙的原因,一直都沒有時間實現愿望。到了清平樂社區后,他醉心于畫牡丹、寫詞、譜曲。畫了畫,送社區的鄰居;寫詞譜曲后,給老伴唱。
姜洪太忙了:他還是社區老年大學的二胡老師;在社區的遠程教育中心,他又是一個學生,在那里他學會了使用電腦。現在喜歡網聊、購物,還學會了網上作曲,創作了20余首作品,并將其發布到優酷網等網站上。
“追求健康向上,堅持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為,是我們這個社區的一大亮點。”來自北京的何老先生70多歲了,還堅持每天學習,現在是社區文學社社長。他告訴記者,社區有一個來自臺灣的老先生林學理,已經93歲了,還堅持每天寫詩,練習書法。社區老年大學和遠程教育中心,都是七八十歲的老人,還能堅持每天學習、練習。
“我們老年模特隊現有22個成員,以前都沒有專業基礎。在社區請專業老師培訓后,現在我們都經常出去表演了。去年我和老伴還參加了三亞‘達人秀’節目。”王艷杰老人說。
“近兩年,清平樂社區的文化品牌,在三亞市有了廣泛的影響力。連續3年,應三亞市委、市政府的邀請,社區的老年文藝團體,都會在鹿回頭廣場為市民們上演一臺高品質的文藝演出。”清平樂社區物業公司總經理游春雷對記者說。
探索和諧社區養老新模式
“都說老人怕寂寞,現在我們一點都不寂寞,而且很快樂。在這里我從新有了‘家’的感覺。”王艷杰說。
“基于中國養老的現實問題,我們小區開發之初的定位就是‘養、醫、學、為、樂’一體化的老年型社區。”談到創建三亞清平樂社區的初衷,小區開發商———三亞東鑼島地產有限公司董事長陸小暢說。
在中國,絕大多數小區,供業主使用的公共建筑只有數百平方米。而在清平樂,僅文學創作室,書報閱覽室,舞蹈、音樂、書法練習及作品展示室,老年大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文化長廊等文化娛樂場所,就有20多處,面積達6000多平方米。
由于小區60歲以上的老人有800多戶,占整個小區的一半以上。清平樂實現了全小區無障礙通行。18棟樓房,每棟都有一個可放置救生擔架的大型電梯。對獨居老人,為防止意外,堅持每天清晨問候制度。在每個房子的床頭、洗手間,都有按鍵式呼救系統,方便急救。
“在這里,業主與業主之間、與物業公司之間,都能相互體諒,和諧相處。”王艷杰告訴記者,現在她手里還攥著20多戶業主的房門鑰匙,都是回家的“候鳥”們留給她,讓她幫忙照看房屋的。
“這就是信任。我和老伴由于年老健忘,因此在物業公司,也留了一把自家的鑰匙。要是沒有信任,這是根本做不到的。清平樂,樂清平,這里就是我們的家。”臨別前,王艷杰再次感慨地對記者說。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