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行海邊,愜意無限。(記者 黃一冰 攝)
海口網9月25日消息(記者謝大強?特約記者吳升嬌?吳彭保?通訊員趙春曉?吳亮)隨著海口城市“西擴”戰略的實施,秀英成為海口城鎮化、工業化的主戰場,大批省、市重點項目落戶秀英。如何抓住機遇乘勢而上?秀英區保持歷屆班子發展思路連續性,堅定不移地推進“四大板塊”、“分三步走”、建成“五區兩地”的發展思路,已初步建成以特色農業為基礎,以港口為依托,以新型工業、商貿物流業、山海特色休閑度假旅游業為支柱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海口新型工業聚集區、臨港經濟中心區和熱帶濱海休閑度假旅游勝地。
??
轉型:產業結構逐步優化
過去的秀英是一個地處城郊的農業區,盡管山海相依,擁有獨特的火山地質奇觀、古老原生態的火山石居村落,還有全球名貴的樹種花梨木等,但特殊的羊山地質結構,干旱少雨,群眾守著“金山”難發展。
永興鎮儒吳村農民吳開茂說,過去在羊山地區不要說溫飽,群眾喝水都是難題。在上級的扶持引導下,農民改變了守著土地找飯吃的傳統耕作方式。吳開茂率先承包了200多畝沒人要的荒山種植荔枝,經過幾年辛苦培育改良品種,他成了海南有名的“荔枝大王”,種出的“雷虎牌”荔枝暢銷北京、上海、武漢、香港等大城市,蓋了“荔枝樓”,成了當地致富帶頭人。
秀英區堅守綠色做文章,發展新型工業,促進產業升級和優化,隨著海口市“工業向園區集中,園區向西拓展”發展戰略的實施,海口高新技術開發區、獅子嶺“飛地”工業園區、海口“藥谷”等一些新型工業聚集秀英。秀英三產比重從2002年的12.1:39.5:48.4調為2011年的10.9:37:52.1。
現代高效農業發展迅速,生態養殖小區、熱帶水果示范區、冬季瓜菜基地、休閑農莊等成為秀英農業經濟的亮點,2011年農業總產值達21.04億元,是2002年的3倍,年均增長13%。
新型工業進一步發展壯大,積極配合推進“藥谷”二期、獅子嶺工業園區一期建設,生物制藥、光伏等產業初具規模,2011年工業總產值168.53億元,是2002年的4.2倍,年均增長17.3%。
現代服務業優化發展,海南鋼材交易市場、海南中商農產品中心市場、海南國際會展中心等項目投入運營,酒店商務、汽車銷售、旅游地產等發展迅速,城鄉經濟繁榮、市場活躍。201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30.22億元,是2002年的20.7倍,年均增長40%。
秀英區委書記劉蔚表示,“秀英干部群眾十年磨劍,凝煉成的不甘人后、頑強拼搏、敢闖敢干的秀英精神,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它不僅支撐了秀英過去10年的快速發展,更是秀英今后實現綠色崛起的動力源泉。”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