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是一個富裕的國家,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達3.2萬歐元。德國同時是一個崇尚節儉的國家,德國人已經養成了節儉的習慣——你可以有錢,但你沒有浪費食物的權利。
德國沒有大吃大喝的現象。除非是重大公務活動,否則公款是禁止吃喝的。政府各部門的預算要經過議會嚴格審核,通過辯論方能通過。沒有哪個政府部門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韙,把龐大的公車開支或招待費列入預算。沒有預算就不能報銷,無論他是誰或其職位有多高。即使有個別公務員或政治家假公濟私,也難逃公眾或媒體的監督。
德國曾有一女部長用公務車到鄰國訪問,隨后順帶休假。此事被曝光后輿論一片嘩然,不僅個人名聲掃地,對其所在的政黨也造成傷害。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德國前總理施羅德在任職期間每逢周末回家(從柏林到漢諾威)都駕駛著私家車,因為法律有明確的規定,辦私事不能用公家車。
有一次記者在中國留學生的帶領下來到德國現任聯邦總理默克爾在柏林的公寓。記者登上臺階,在大門一側的名單上赫然寫著默克爾丈夫的名字。一般來講,來客只要按一下門鈴,得到所要拜訪的主人的許可就可進入公寓的大樓。記者感到驚異的是,這樣一個要地竟然沒人站崗。正是因為沒人站崗,記者多次經過也并未察覺這里竟是默克爾的家。由此類推,僅警衛一項就給國家節省多少開支。
還有一次,記者去拜訪一名聯邦經濟部的官員。到了中午吃飯的時間,這名官員把記者帶到了部內的餐廳,用他自己的就餐卡為記者買了一份套餐。這樣的經歷不止一次。也就是說,即使是公務,由于沒有此項預算,招待客人也要官員自掏腰包。自掏腰包一般都是比較節儉的。那位官員為記者買的套餐,記者估計,充其量也就七八個歐元。
公款受到約束,那么企業或商會呢?德國的公司或企業大都是私營的。即使是國家參股或國家是大股東,也要受到其他股東或上市公司其他股民的制約與監督。記者參加過一些德國企業和商會的大型活動。招待客人的方式,幾乎無一例外都是自助餐,幾個人圍著一個高腳的圓桌,站著邊吃邊談。這些有身份的客人似乎更看重的是談話和交流,而不是用餐本身。對美味佳肴,客人寧可少拿也絕不會吃不了最后倒掉,因為那十分丟人。記者曾見過一個從事軍火生意的大老板,他在餐館用餐,喝過湯的盤子最后用面包沾得干干凈凈,沒有絲毫殘羹。
無論是結婚慶典還是好友聚會,在德國人的餐桌上,你幾乎看不到任何浪費的食物。在德國浪費是可恥的,是要遭到鄙視的。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